二零零四年十一月号 (第一期) 返回
  编者语 I 活动预告 I 专题 I 相片集 I 人事动态 l 读者来稿 l 征稿启事


专题

领导、组织、学生天衣无缝的配合

文:小黄

八月长春,三十多度的高温下,阳光猛烈,幸好开会的地点是在密林满布、湖泊在侧的南湖宾馆,给人一份非常舒适凉快的感觉,但扑不灭我们心中的熊熊暖意。

第七届研讨会真的办得非常成功,各项细节都做得一丝不苟,而吉林人的热情好客,相信任何一位参与其中的代表必然和我一样,有此同感。

李玉林教授率领的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他是出色的总舵手,指挥自若,运筹帷幄,带领整个团队办好这次会议:由行程编排充实、会议节奏流畅明快、工作人员提供“ 24 小时”的技术性支援、接机送机、学生们灿烂笑容和亲切的款待,令全体代表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李教授的健谈和富幽默感,而且多才多艺,在欢送晚会上一度大展歌喉,为各位献技,亦听得嘉宾们如痴如醉,拍掌叫好!我们实在要感谢李玉林教授和全体工作人员为会议尽心尽力,使这次会议划上圆满美好的句号。

第七届研讨会就“国际医学标准与本地医学教育”展开连续两天的演说和讨论。超过三十位专家作出精辟精彩的演讲,观点新颖,不少演讲者将自己院校的经验,融入到理论层面,与在座各位分享,为听众带来更多的启迪。而在场人士毫不吝啬地提出问题,提问和意见中肯而有力,使场内引发更多更热闹的讨论,将会议气氛推至更沸腾。碍于时间所限,很多讨论未能继续下去,诚是美中不足!

整个行程中,最叫人记忆深刻,莫过于吉林大学的“医科生兵团”,他们是会上非常重要的“绿叶”,使会议生色不少。他们亲切、友善、乐于助人的态度,给我留下极佳的印象。例子众多,只能略举其一。当我们刚步出长春机场,穿戴醒明的吉林医科生站在主要通道上热烈欢迎我们,又涌上前来帮我们挽着重甸甸的行李。当日烈日当空,他们都晒得通红的脸,全身大汗淋漓,但他们仍然保持灿烂笑容,未听闻他们发半句怨言,未见任何不耐烦的样子。不要忘记,他们在国内都是出类拔萃的尖子大学生,在家中不是独子便是独女,却仍能不畏艰苦,紧守岗位,由心地款待各专家,便晓得吉林学生素质棒极了。

数天行程里,学生们几乎是贴身守候在侧,在有需要时,他们都非常乐意提供协助和解答我们的诸般疑问。难怪短短几日里,许多与会嘉宾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临别时纷纷拿出数码相机拍照留念,在拍子簿写下互通电邮或联络方法,我更看见有学生在送别嘉宾时热泪盈眶,场面温馨,叫人好生感动。

第七届研讨会,在热闹、温暖、欢笑与不舍的心情下,最后都要曲终人散。今次吉林大学为我们作出了非常优秀卓越的示范,值得致敬!下一次研讨会移师至香港举行。在此先行在此向专家们说声:香港欢迎您!第八届研讨会再见!

李玉林教授说长春是绿色的城市、绿色的森林。当我院代表置身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内,更加深深体会到李教授的说话。

穿上醒目整齐制服的吉林医科生,热诚友善接待三地的专家,让人宾至如归,逗留长春期间,全程洋溢温情。图为中大医学院霍泰辉院长(右三)与吉林学生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