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活动汇报 :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参访记行
台中 中山医学大学 医学系 外科学主任 教师成长中心 教学组长 陆希平 副教授
前言 :
此次承蒙湖北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邀请及学校的同意 , 随同周明智董事及李孟智教授前往 , 进行医学教育的参访与交流 . 承蒙同济医界同好的热情款待 , 五天行程虽十分紧凑 , 但也十分充实 .
参访行程 :
我们一行三人于 12/26 早晨搭乘班机 , 经香港转机于下午一点多到达武汉 . 到达后得到同济医学大学马部长建辉一行人热情的接待 . 到达下褟酒店稍事整理后 , 就驱车前往同济医学大学进行次日课程的安排与预演 . 由于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问题导向学习 (PBL), 所以我们与次日进行教学示范观摩的老师与学生们进行沟通 , 包括教案说明 , 目标提示 , 角色要求 , 及三部份教案的时间安排等 . 之后我们参观同济医学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软硬体设施 , 对于这所有一百多年历史以及国家级重点发展医院的规模 , 佩服不已 . 同济早在清朝时期于上海由德国人所创立 , 之后几经更动其规模 , 于 1950 年代移至武汉 , 并于近年与华中科技大学合并 , 不仅为德国在中国的医学合作重镇 , 与欧美其它国家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 我与同济医疗友人的接触 , 始于 1999 年赴美的演讲 , 当时与他们器官移植的团队有所接触 , 留下深刻的印象 . 武汉的冬天蛮冷的 , 飘着雪花与细雨 , 风吹得令人直打哆嗦 . 我们在主办单位的热情款待下共进晚餐 , 宾主尽欢 . 回到下榻的华美达 (Ramada) 酒店 , 是一所陈设相当好的五星酒店 , 房间设备齐全且贴心 , 尤其是地毯与床铺的品质令人赞叹 . 酒店周边设施质优而齐全 , 尤其是 28 层顶楼的旋转餐厅及 26 层的温水泳池最具特色 .
次晨 (12/27) 用餐后 , 我们乘坐专车前往同济医大演讲厅 . 现场师生参与十分热列 , 约有 300 余人 . 坐定后 , 我们在介绍后开始进行讲学 . 首先是李教授讲解医学教育的潮流 , 接下来由我介绍医学课程整合的概念 , 第三场则由我介绍 PBL 的概念与实施 . 之后学员分为两组 , 学生组及教师组分别由李教授与我负责 , 进行 PBL 教学示范 , 其它学员则进行观摩 其操作期间我们趁机灌输其理念与进行的技巧 , 教学十分热烈而成功 . 席间中国医学物理学会曾副会长仁瑞 , 现为同济教授 , 针对物理学是否适用于 PBL 学习与我进行深度的沟通 . 我的看法是应该是十分适用与可行 . 而教案的设计 , 可以针对医学生的目标 , 也就是以临床应用为中心的物理学课题 , 包括骨生物力学 , 呼吸循环力学 , 医疗仪器学 , 放射物理学等与临床医师合作设计教案为佳 . 他的提问给予了我更宽广的思索空间 , 也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这句话的意义 . 午后由我作一场 PBL 如何进行回馈的演讲后开始分组报告与讨论 . 各组学员代表针对早上 PBL 示范教学提出质疑与看法 , 再汇整报告后由我们进行回覆与讨论 , 气氛十分热烈 , 直到将近下午六点多方结束活动 . 兹将相关讨论议题简述如下 :
- 学生与师资人数的落差如何解决 ? 同济一年招收一千多名医学相关专叶学生 , 包括 400 多位医学生 , 老师的数目相对严重不足 . 我的回答是 : 必须从学生与老师两方面来解决 . 学生方面宜循序渐进 , 包括参加 PBL 学生的人数 , 训练的质量等 . 老师方面则需建立人才库 , 其中年轻资浅之临床主治医师与资深住院医师的参与是其主要对象目标 .
- 老师与学生能否适应 PBL 教学 ? 我的看法是 , 学生的问题不大 . 关键在于老师观念与作法上的改变 . 如何从领导的角色转换为辅导的角色 , 以及充份了解 PBL 的运作与课程目标 , 以及仔细的评估与回馈是十分重要的 .
- PBL 课程如何作学生的考核 ? 这一点提出质疑的人最多 , 也是一直以来困扰所有作 PBL 教学老师的问题 . 在西方 , 由于分数并不重要 , 故只需注明 Pass 或 Fail 即可 . 但在东方教育体系分数辎铢必较的文化下 , 将是棘手的问题 . 我的回答也是在演讲中强调的 , 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重点着手 . 一是组内的差异 , 其中分为主客观造成的精确度差异以及区辨度差异 . 二为组间的差异 , 包括客观的均值与离差评估 . 其中理论我在演讲中有提出几个解决的方案 .
- 对于师资的要求为何 ? 基本上虽然我们强调 PBL 老师属于非专家 (non-expert) 系统 , 但基础老师对进入 PBL 以临床病案为中心的学习仍有疑虑 . 我们此时则再强调老师扮演辅导与流程维护与表现评估的角色 , 无需在知识层面给予答案 , 来加强基础老师的信心 . 此外给予教师手册也可以减轻因专业知识不足而产生的恐惧 .
- 面对冲突 , 冷场等小组危机时如何处理 ? 这一点在演讲中都有提及 , 必须强调的是老师超然客观的立场与展现共同为小组成功表现奋斗的热诚 , 这种看似冲突的行为如何拿捏 ? 我的看法是 , 由做中去学是最好的方法 , 也无需太介意一两次小组学习的失败 . 其实从失败中吸收教训必能成功 , 只怕因一两次的失败就半途而废 . 由上而下 , 坚持到底 , 不畏艰难的心是十分重要的 .
- 在 PBL 推广过程中可能的困境为何 ? 我认为师资的培训 , 学程时数的安排 , 人力 , 物资及教案资源的取得 , 以及客观的评估回馈方式是其中的关键 . 另外还要注意国家的制度及政策 , 如何使教考合一 , 不致沦为双头马车是十分要紧的 . 此外高层领导者的重视与投入 , 是否找对人去作 , 是否充份授与权责 , 是任何改革是否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 .
- PBL 应全面抑或部份实施 . 这点看法众说纷纭 . 我以东方文化与实际执行层面的考量 , 认为应慎行之并循序渐进为宜 . 至于其原因于演讲中已有详细说明 .
- PBL 适用于几年级学生及那些课程 ? 我的看法是掌握核心的原则如下 : a. PBL 只为手段 , 非为目的 , 目的应为如何培养医学生未来生涯的能力 . b. 基于 a, 执行课程与时机应掌握以下原则 - 包括以临床病人为中心 , 具备相关核心知识与能力 , 以及达到床边学习 , 团队自主解决病人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手段 . c. 根据 b, 其时间与课程属性自可因其原则而加以决定 . 从通识 , 基础以至临床课程都可在适当时机加入 PBL 学习 .
- PBL 是否必须配套课程整合的措施 ? 我的看法是 , 虽然两者同为重要教改潮流 , 并具有相辅相成的效果 , 但两者仍可分别实施 . 如果因为其中之一无法施行而放弃另一者 , 都是不明智的抉择 .
晚宴在当地三五醇酒店用餐 , 由医学院党部黄书记光英与中国医教学会文副理事长历阳作东招待 . 彼此对医学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深度的沟通与交流 .
第三天 (12/28) 会议也是一早就开始 , 先由李教授演讲 PBL 教案设计的技巧 , 接下来由我介绍临床教学的技巧 . 之后学员分六组进行 PBL 教学工作坊 . 之后针对其进行当中之问题于大会中提出 , 再由我们进行答覆与交流沟通 . 其中部份讨论重点前面已述 , 不再重覆 . 仅将新提意见会整如下 :
- PBL 虽以临床病案为中心 , 但并非只注重临床问题解决的问题 . 实际上 , PBL 的目标 , 除临床推理 (reasoning) 外 , 还有相关基础临床知识的整合 (integration), 以及临床决策 (decision making). 此外 , PBL 不应将讨论主题只局限于医学生物学的层面 , 对其心理及社会层面的问题 , 如医疗伦理法律 , 经济政策等议题也可加以探究 .
- 教案进度的时间分配 . 我个人的看法趋向第一次上课作 orientation 及第一教案 Part I ( 病人病史部份之脑力激荡 ), 由学员设定目标 , 准备资料后于次节课前段进行 Part II ( 理学 , 实验与影像检查 ) 及 Part III ( 处置过程 ) 的学习 . 后段再进行下一教案的 Part I. 基本上教案在前一部份未讨论完前是不发给下一部份教案的 .
- PBL 推展的重点工作 : a. 成立专责机构 , 如教师成长中心 . b. 建立人力资源库 . c. 办共识营与教学坊以凝聚共识 , 了解方法 . d. 正确一贯的评估与回馈机制 .
- 还有许多问题 , 包括小组的各种危机处理 , 学习时间与方式 ( 结构 vs 无结构性 ) 的选择等 , 在会中都有热烈的讨论 .
对于 PBL 实施的必要性 , 我认为无庸置疑 . 实施的程度则应因时人地而制宜 . 其困境我认为经验与时间将产生磨合而自然解决 , 无需操心 . 倒是对课程整合我认为不是简单的事 , 我之所以这样说不是作这件事难不难 , 而是在于作这事能不能给学生实际的效益 , 能否配合国家的考试政策 ? 仍有不少困境需要深思 . 总之 , 一天半的会议 ( 实际上连同会前会 ) 一直都是十分热烈 , 直到下午一点方由同济教学部马部长颁给我们感谢状及铜盘后划下完美的句点 .
午饭后我们驱车往西 , 前往长江靠近三峡大坝的重要城市 - 宜昌 . 车行约 6 小时 , 路程颇为巅簸 . 到达宜昌后承蒙同济友院的接待 , 在当地南湖宾馆用餐与住宿 . 宜昌古称彝陵或江陵 , 长江经三峡之险后 , 至此豁然开朗 , 诗仙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正指此处 . 宜昌古时为长江大船行驶的终点 , 后因葛州坝与其上游三峡大坝的兴建 , 已改变了当地的景观 . 说到彝陵 , 三国时代 “ 火烧连营 ” 的故事正发生于此 . 当时关云长大意失荆州 , 为吴军所杀 . 刘备为报此仇 , 倾全国之力大举伐吴 , 初时一路势如破竹 . 不幸后来布阵失算 , 为吴将陆逊用火攻败之 , 刘备仓皇逃回白帝城郁卒而终 . 宜昌的市街有少数地方仍保存传统的风貌 , 思古之情 , 油然而生 .
次晨用餐后 , 我们前往三峡大坝游览 , 对这世纪巨大工程 ( 世界第一坝长及拦截水域最大 ) 的气势大感叹服 . 因为上下游的水面落差 , 此处另有五道船闸的奇观 , 另有快速过船的世界最大的船体升降机 . 此时天空开始飘雪 , 十分寒冷 . 我们在当地照相后折返 , 前往荆州古城 . 承蒙当地中心医院李院长云文的盛情款待 , 用餐后参观其古城墙 . 荆州建城历史已有数千年 , 扼汉水长江的关口 , 西通巴蜀 , 北往汉中 . 其内有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的遗址 ( 纪南城址 ), 汉代在此设郡 , 三国时代为兵家必争之地 . 南北朝时期曾多次建为国都 . 荆州古城墙保持完好 , 周长 10 余公里 , 城分四层 , 外层护城河 ( 称水城墙 ), 内有两层砖城墙及一层土城墙 , 十分坚固 , 易守难攻 . 荆州之地物产丰饶 , 为鱼米之乡 , 并且人才辈出 , 孙叔敖 , 张居正等都是荆州人 . 登上古城墙头 , 遥想古代文人名将的丰采 , 颇有所感 . 由于时间十分紧迫 , 无暇参观荆州博物馆的古尸展示 . 我们驱车直奔回武汉 , 到达时已是夜幕低垂 . 晚餐由同济医学院向院长继洲及附设医院陈院长安民的热情邀请下于其会馆享用丰盛晚宴 , 交谈甚欢 .
~ 后记 ~
此次参访充实而紧凑 , 得到的是满满的人情味与浓浓的祝福 . 同济为中国医学教育的重镇 ,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 其乐自是无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