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院校巡礼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起源于 1910 年华西协合大学,是中国西部最早的,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五国教会联合创办的高等院校。 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更名为华西协和大学,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 2000 年华西医科大学与四川大学合并,定名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下设 5 个学院,即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口腔医学院。拥有 4 所附属医院,即华西医院、华西第二医院、华西口腔医院、华西第四医院。历经百年创业与发展,融汇几代人奉献与追求,它们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高等临床医学教育中心,临床医学科研中心,疑难危重病症诊治中心,预防保健服务中心。在医学教育、科研和医疗服务领域发挥骨干、示范、带动、提升与辐射作用。
网 址: http://www.wcums.edu.cn

|
华西钟楼 |
各院系简介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该院是四川大学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建院于 2001 年,其前身是原华西医科大学建院于 1987 年的基础医学院和建院于 1999 年的法医学院。 目前学院拥有 13 个教研室即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毒物分析; 1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 人类疾病生物治疗 —— 人类基因组学与法医学研究室; 1 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 卫生部时间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3 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干细胞应用研究中心、人类疾病基因组与法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开放实验室; 1 个校级开放性重点实验室 —— 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1 个鉴定中心 —— 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 2 个服务性科室 —— 同位素、电子显微镜; 1 个新药临床前药理研究中心。 2001 年以来,学院承担国家级专案 88 项,省部级科研专案 103 项,获准授权专利 10 项。获得国家、省部市级科技成果奖 19 项, 107 篇论文被 SCI 、 EI 收录。培养的几百名研究生遍布海内外,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及后备人才脱颖而出、茁壮成长。

|

|
逸夫基础医学楼 |
法医楼 |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学院设临床医学(五年制与八年制)、护理学、医学检验、医学技术共 4 个专业学系;设内、外、妇、儿科等 19 个教研室。学院设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是临床医学和中西医临床医学两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 29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所有学科及亚专业。有教育部高校重点学科 2 个, “211 工程 ” 重点学科 2 个,省级重点学科 16 个,新兴交叉学科 2 个。病理学、诊断学、护理学基础是国家级精品课程。拥有临床教学实习床位 4500 张(含华西妇儿医院),教学相关开放实验室 20 多个。
长期以来,学院主编、参编、出版全国规划教材、专着若干。 2002 年以来获得国家级优秀教材奖 9 项; 2006 年获得主编 “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15 种。 1990 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 项,省级一、二等奖 10 项。
目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5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2 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创新研究群体 ”1 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 1 个。近年来,医院投入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经费上亿元,现有教育部高校重点学科 2 个,教育部 “211 工程 ” 建设专案 2 个;四川省重点学科 15 个。现有人类疾病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个,卫生部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 1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其他开放实验室 20 个。有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和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国家新药、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 GLP 中心),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西药和中药)和 GCP 中心等。
近年来,医院先后获得了包括国家 “973” 、 “863” 、 “ 十五 ” 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国家计划项目在内的计划专案 700 项; 2003 年魏于全院士被聘为 973 计划专案首席科学家。全院五年获准的科研项目经费总额近 3 亿元。获得各级政府科技奖 48 项;申请并获专利 22 项,其中发明专利 13 项。我院发表论文总数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医疗机构前茅, 2005 年我院被 SCI 和 MEDLINE 收录的论文在全国医疗机构中双双名列第一位;目前有 10 种学术期刊在院,均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学术期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和《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被 MEDLINE 资料库收录。
九十载的风雨洗练,历代华西人的辛勤耕耘,学院现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医学教育与研究中心,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医学科学研究与国际接轨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华西人将秉承 “ 精英教育、精致教育、精品教育 ” 的教育思想,坚持 “ 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 ” 的办学理念,齐心协力把华西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学院!

|

|
华西附属第一医院 |
华西医院行政楼 |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是中国最著名的公共卫生学院之一,历史可追溯到 1914 年在 “ 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 ” 建立的公共卫生学课程组。经过 90 年的建设,目前学院由学院本部、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职业病防治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组成,集教学、科研、医疗、预防、保健、干部培训和高科技开发为一体。学院有 6 个博士点,分别是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健康与社会行为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公共卫生检验学; 9 个硕士点 , 博士点和硕士点覆盖预防医学的各个学科。其中,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和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学院现有预防医学、卫生检验、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 4 个本科专业。
我院是国内卫生检验专业的发源地,该专业也是我院的优势专业,至今学科地位在全国仍位居第一。 近二十年来,学院共承担完成各类科研课题 600 余项,有 110 项科研成果获各级科技进步奖。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3 项,部省级奖 73 项,市级奖 33 项。学院 30 余名教师担任全国性学术团体的理事或二级学会的主任委员, 40 余名
教师担任省级学术团体主任、副主任及理事。学院主办的《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现为中华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评为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 ” ,发行国内外。
为着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崇高目标,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全体教职工正以 “ 自强不息,直道而行,千仞可及 ” 共勉,创造更大的辉煌!

|
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华西药学院前身为华西协合大学理学院药学系,创建于 1932 年,是我国最早的全日制本科高等药学院系之一。 1953 年,更名为四川医学院药学系,随后设立药学和药物化学两个专业; 1985 年,四川医学院药学系随学校改名为华西医科大学药学系, 1987 年 3 月,在原药学系和药物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药学院; 1989 年,在国内率先招收临床药学专业的本科学生; 2000 年 10 月,原华西医科大学与四川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四川大学,随之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华西药学院现有建筑面积 27000 平方米的教学楼和实验楼,分布在风景如画的华西钟楼和荷花池畔。 现有十一个教研室,一个药物研究所,三个中心,即:药物化学教研室、药剂学教研室、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药物分析学教研室、药理学教研室、生物制药学教研室、物理药学教研室、临床药学教研室、药事管理学教研室、中药制剂学教研室;四川大学药物研究所;现代药学专业教学中心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和药事管理培训中心, 1 个生药标本馆和药用植物园。药学院现有教职工 134 人 ,其中教授 25 人,研究员 1 人,副教授 23 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实验师等 13 人,讲师 27 人,助理研究员和实验师等 16 人;省学科带头人 4 名,博士研究生导师 18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26 人。目前每年招收本科生 200 名左右,博士生、硕士生 160 余人,全院在校生 1200 余人。
华西药学院现设药学本科专业,下设药物化学、药学和临床药学三个专业方向。为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有药学博士后流动站 1 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3 个(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6 个(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微生物与生化药物和药理学)。有省重点学科 2 个:药物化学和药剂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个:靶向药物及传递系统重点实验室(建设),省重点实验室 2 个:靶向药物与新型给药系统实验室和天然药物学实验室。

|
华西药学院 |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前身是华西协和大学牙学院,建于 1917 年,是我国现代口腔医学高等教育发源地。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研究所三位一体。医院占地面积 41406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42113 平方米。现有牙科综合治疗椅 270 台、病床 100 张,康复病床 26 张,年门诊量 40 万人次,年住院量 1700 人次,就诊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
学院现有教职工 482 人,其中教授 ( 主任医师 ) 、副教授 110 人,博士生导师 25 人,其中有国务院学科评议专家 2 人,全国及省级以上学术团体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 10 人。学院内设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预防保健学、儿童牙病学、口腔放射学、口腔材料学、口腔种植学、口腔生物学等十二个学科及教研室。口腔临床学科和口腔基础学科均为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学位授予点。 1989 年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高等学校医学重点学科; 1996 年和 1998 年,口腔内科学、口腔正畸学先后被四川省批准为重点学科, 2002 年,口腔基础和临床学科成为教育部重点学科。
现在校学生 771 人,其中研究生 239 人和一定数量的港澳学生及国外留学生。良好的教学环境、合理的人才培养层次、结构和模式,成为国内及海外口腔医学各类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1998 年和 1999 年,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分别被教育部列为 “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学科。
口腔医学研究所设有龋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学、口腔整形外科、头颈部肿瘤学、固定修复学、活动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等八个研究室。 1989 年,卫生部批准在我院建立卫生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设口腔生物学、口腔生物力学、口腔材料学和口腔医学资讯四个研究室, 2002 年,该重点实验室先后获准成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 “ 863 ”课题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8 项,省级以上科研专案 127 项,开展国际合作科研专案 30 余项;发表论文 769 篇;出版专着 90 余部,先后有 36 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部及市科技成果奖。编辑出版的《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中国口腔医学年鉴》、《中国口腔医学资讯》在国内及海外广泛发行。其中《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成为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被引频次最高的科技期刊之一。主编的《中华口腔科学》专着被誉为传世精品。
学院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先后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日本齿科大学及香港大学等签订了合作交流协定,并与德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有关机构建立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科研及预防保健合作关系,聘请了 10 余名国际著名专家为我院名誉教授。

|

|
口腔医学院科教楼 |
校园园艺小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