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活動匯報 :
汕頭大學醫學院參訪交流暨問題導向學習 (PBL) 示範側記
台中 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系 外科學主任 教師成長中心 教學組長 陸希平 副教授
前言 :
此次承蒙學校陳家玉校長指派 , 隨同周明智教授與李孟智教授共三人前往廣東汕頭大學醫學院進行參訪交流暨問題導向學習示範教學 . 為期三天 , 收穫頗豐 , 謹在此將其概況加以描述 .
參訪暨示範教學心得 :
我們一行三人於 11/29 凌晨三點半由台中出發 , 搭早上 7: 40 的班機 , 經香港轉機於中午時分抵達汕頭 . 汕頭市位於廣東省東部 , 位於梅江流域出口 , 為大潮汕地區經貿及行政中心 , 市區人口約 200 萬人 . 這裡亦是香港富商李嘉誠的故鄉 , 我們一行下機後承蒙汕醫大醫學院黃東陽副院長及人員熱情接待 , 乘專車前往當地市中心五星級金海灣酒店 (Jasper 系列 ). 午餐小憩後就前往汕醫大進行參訪 . 在聽取簡報中 , 我們了解汕頭醫學大學的興建與發展除了中國政府重點規畫外 , 也受到李嘉誠基金會的大力支持 . 受港人影響 , 汕醫大也因此趨向全英語教學體系之路發展 . 而在全體師生的努力之下 , 不管是在省級或是全國級的教學競賽 , 或是論文 SCI 的發表方面 , 都有了不錯的成績 . 接下來是與汕醫大師生間的對談 , 從中了解到中國的醫學教育目前也在實施基礎臨床課程整合與小組式問題導向教學 . 我們也順便談到許多有關明天 PBL 示範教學的細節 , 並與基金會羅顧問會面 , 彼此相談甚歡 . 其後我們一行在醫大人員帶領下 , 參觀其研究及教學機構 . 在研究設備方面 , 非常齊全而先進 , 包括興建中的 P3 研究室 , 及已經使用的各實驗室及共同儀器中心 . 裡面包括 Flow cytometry, DNA sequencing, PCR analyzer, Fluoresence and Absorbance spectrometry, Phase contrast 及 electronic microscope 一應俱全 . 這個實驗室選定發展的重點傾力進行研究 , 包括過敏病研究 , 食管鼻咽癌研究 , 以及禽流感非典 (SARS) 相關研究等 . 可知其充份掌握其地區特性及研究之可行性 .
我在實驗室觀看研究員及學生專注作實驗的情形 , 心裡過去一直有的想法浮現腦海 . 因為時代的演進 , 實驗課程各分科的分野逐漸模糊 , 而由於科學電腦精密儀器的增加 , 其操作所需專業性逐步提升 . 我的想法是過去實驗課程的設計尤其是對醫學生實在應作適度的瘦身 ( 對普修生而言 ). 但此同時 , 較尖端的實驗操作應列為選修項目 , 讓有志或興趣能力的學生在實驗領域中能有更長時間及更深度的發展 . 因為這是資訊爆炸的時代 , 醫學生通才教育的內容必須更精簡 , 而應及早將其精力使用於專才的領域 , 這樣才不致於浪費時間精力 . 如此不但老師的負擔減少 , 學生更可成為老師的好助手而非其承擔 . 而在學分方面 , 可將其比照研究所的認定 , 使其教導學分保持 , 如此教研合一的方式 , 才是節省成本 , 增進效率的最好考量 . 但這個說法絕不代表前兩年的通識課程可以縮減 , 因為原本國外四年的醫預科學程 , 目前縮為兩年已是不易 , 但我認為除人文藝術外 , 可加入更多實用課程 , 如經濟法律管理財會等 . 基礎臨床核心課程及大堂實驗課的縮減 , 可使醫學生早進入小組學習 , 小實驗室選擇操作 , 讓學生即早進入臨床接觸病人 , 或及早進入實驗室作更專注的研究工作 . 這是 TMAC 醫學教育精神 , 我覺得以我們醫學的環境 , 絕對有潛力成為非常傑出的教研機構 , 這點還有賴於大家的決心與努力 .
參觀教學設備時我們特別對他們的臨床技能教室作了仔細的參觀 . 汕醫大的這個教室是全中國的標竿 , 教室面積與內容令人嘆為觀止 . 他們的電腦資源結合基礎醫學自學軟體 , 包括解剖 , 組織 , 胚胎及病理等形態性教學 , 病理也聯結許多臨床的資訊 . 這種教學最大的優點是快速 , 清楚 , 隨時且重覆性的學習 . 想想只要省下一些購買遺體器官及保存的經費 , 換得空氣更好 , 自由學習的環境 , 效果絕對驚人 . 那這是不是代表屍體器官就不要處理了 ? 當然不是 , 就如前面所說 , 改普修精修雙軌制 , 用少數屍體 , 帶著有興趣的精修學生 , 作更精細的處理 , 並作成永久保存的標本 ( 經書面同意 ). 病理老師帶精修學生與病理醫師一起處理外科標本 , 學習切染及觀察技術 , 並以電腦資料為本 . 普修生只需利用電腦教室學習經考試通過即可 . 如此一來各取所需 , 老師不失其專業及學分 , 減少過重的教學負擔 , 教學服務研究融為一體 , 何樂不為 ? 學生有志臨床者可及早專心其領域 , 並回頭重覆溫習所學基礎課程 , 何樂不為 ? 使用電腦小老師 , 無教學負擔 , 只有初期固定成本 ( 可以租貸平攤其費用以健全財務 ) 投入卻有長期效益 , 所以可謂大家都是贏家 . 其它教具琳瑯滿目 , 在聽心肺音方面 , 使用豎立模具減少置放空間 , 並加電腦輔助系統增進臨床基本學識的整合 , 並以一次多量購買壓低平均成本 , 都是十分明智的抉擇 . 他們另外還購買了一些十分不錯的模具 , 包括分娩模式互動軟體 , 外科內視鏡手術模擬操作軟體等 , 都是十分實用 , 顧及病患安全的好設備 . 我認為臨床技能中心的使用者絕不限於學生 , 許多模具如外科內視鏡操作也適合使用於住院醫師的教學 , 甚至還在發展中的虛擬手術模式 . 這些電腦技術的突破 , 徹底顛覆了醫學教育的傳統觀念 . 對於醫師與學生提供的是隨時 , 重覆與無安全顧慮的操作環境 . 對醫療品質及教學品質的提昇效益難以估算 . 成本絕對不高 ( 以分攤會計成本折舊 + 租金計 ), 而風險又可大大降低 . 這樣的投資 , 一定要全面作 , 有決心作 , 花十萬得 100 萬 ; 如果應付應付作一半 , 花五萬血本無歸 , 則反而不值得 . 我認為節制成本 , 錢花刀口是必要的 ; 但該花的錢千萬不可省 , 分寸拿捏 , 在於智慧的抉擇 .
晚上由汕醫大副校長 ( 兼附設醫院院長 ) 作東 , 一行人前往餐廳品嘗潮汕名菜 , 汕頭不僅在風土文化上十分接近臺灣 , 連口味也十分相近 . 席間大家談古言今 , 把酒盡歡 . 人生在世 , 不過數十寒暑 , 須臾即逝 . 憶及過往 , 喜悲交雜 , 思緒如拍岸之浪濤 , 久久無法自已 . 想起世間為爭奪私利的血腥鬥爭 , 有復無已 ; 良知者的力挽狂瀾 , 卻履遭狂濤吞噬 . 命運共同體的建立仍仰名器者睿智胸襟 ; 普羅中的我將無窮的憂心只能化為一聲輕輕的嘆息 .
第二天是活動的重頭戲 , 當天我們將進行 PBL 演講及教學示範 . 進入講堂只見人聲鼎沸 , 擠入 300 餘人 , 連外面都有人站著 . 早上由副校長先行介紹後 , 開始相關的演講 . 內容包括近代教改的風潮 , PBL 的理念與實施 , 實施 PBL 的原因 , 如何推行及教師學生的角色扮演等 . 在短暫休息後就進行教學示範 , 由我擔任小組老師 , 幾位汕醫大教師擔任學員進行示範教學 . 李教授及周教授則在一旁講解 . 教案內容為李教授所提供 , 包括從第一幕的腦力激盪 , 到第二幕的回報與討論以及第三幕的處置與決策都進行互動示範 . 其中所安排的幾個小組危機 , 包括心不在焉 , 過度發言 , 文不對題 , 互相對立等都有演練發生與排解之道 . 末了學員對教學提出回饋並由小組老師總結 . 之後由會場人員對於教學內容提問與解答 . 席間有湖北同濟醫科大學的教學觀摩小組前來聆聽 , 也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問題 .
下午繼續進行 PBL 的演講 , 內容有關 PBL 教案的設計與迴饋的方式 . 之後進行 Panel Discussion, 由在場聽眾針對一天的活動進行提問與解說 . 其中針對 PBL 在課程中的角色 , 教案設計經費來源 , 執行中人資空間時間的配置 , 相關課程整合問題 , 以及評估方式等都有許多熱烈的討論 . 我謹將個人看法論述如下 :
- PBL 在課程中的角色 , 在內容上為臨床基礎課程的整合 ; 在方法上是小組互動及主動式學習 ; 在時間上是在醫三到醫五之間 . 在配套措施上必須有基礎臨床核心課程的整合瘦身 , 實驗課程的整合瘦身配套精修普修雙軌制 . PBL 較不宜以科目為本 , 而宜以模組為本 . 醫六之後不宜作 PBL, 而應以 patient based learning ( 臨床病案學習 ) 為主 .
- 課程整合應以模組為本 , 模組整合不限定以器官系統為唯一的整合方式 . 科目也不限定局限在某一模組中 , 乃因其特性而決定之 .
- 教案設計成本的節省 : 沿用別人的教案 ( 經授權 ), 由學員的互動進行修改 , 形成新的教案及教師手冊 , 節省教案設計的金錢 , 時間與人力 .
- 課程時間空間人力及資源的規劃 : 用時間穿插 , 時段穿插 , 非專家定時間定對象教導 ( 與導師制度整合 , 廢原導師制度 ), 資源共享 ( 不只學生使用一用途 ), 專兼教師認證與義務性參與 , 給予適當的報酬與學分 .
- 學員表現評估 : 由平時 , 學期及國家考試制度一體性的規劃 . 平時設定表現評估表 , 由同儕 , 自我與師生互評得到迴饋 , 改變行為 . 期中末考試設定操作性考試 ( 如案例分析及自主性小組討論 ), 錄影後交由公正第三專家兩位評分 . 國家考試設立 OSCE 題庫 , 根據難度 , 鑑別度加以歸類 , 並以猜測因素改善考題設計 . 用試題反應理論 (IRT) 精算其表現指標 , 以懲罰性扣分遏止浪猜 , 以部份給分給予對題目部份了解者 .
- 臨床診斷方法學 : 包括機率流病概念 , 猜測否證技巧 , 以及實證醫學的概念等 , 李教授對此有深入的分析 .
- PBL 為基礎臨床核心課程與 Patient based learning 之間的橋樑 ( 另一為 clinical skills 與醫病溝通 ), 互為補助而非全然互斥 . 核心課程與病案討論的價值應予尊重 .
- 不要忽視學生的潛力 . 設定門檻但不要設定天花板 . 常常他們的表現會讓你大吃一驚 . 不要覺得學生是負擔 , 善用學生將會互相扶持成長 , 達成雙贏 .
- PBL 只是新制課程的一部份 , 可推行但不可無限上綱 . 不期待 PBL 去獲取全部的知識 , 但期待 PBL 獲取一部份整合的知識及學到以後如何主動獲得知識的方法 . 這個概念 , 在資訊科技與網路發達普及化的今天 , 尤其重要 .
~ 後記 ~
三天參訪交流 , 時間雖短 , 收穫頗豐 . 滿載的是充實的心與暖暖的情意 . 相信醫學教育在各地方有心人士的推展下 , 終有開花結果之日 . 感謝學校與醫院給我這次機會 , 也對汕大朋友的熱情接待深表感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