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六年九月号(第四期)(协会十周年纪念号) 返回
  编者语 I 贺辞 I 投稿 l 活动预告 I 活动汇报 I 征稿启事


投稿 :

纪念特刊来稿 :

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王德炳
北京大学医学部 教授, 主任医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

庆祝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协会成立十周年

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研讨会第一次会议开始于 1996 年 10 月,同时医学教育协会成立,时至今年,恰恰已经过了 10 年。

10 年来共举行过 8 次会议,今年 10 月将在成都举行第九次会议,同时庆祝协会成立 10 周年。 8 次会议我都参加了,回想过去,展望未来,心潮澎湃,会议所取得的成果,令人振奋。曾记得第一次会议乘江轮自武汉出发,逆水行舟,会议开的热烈,大家共同的心愿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是一个大家庭,要“同舟共济”。团结,友谊,振兴中华的心声一直震撼着我。

次年在香港,恰逢香港刚回归祖国,在九级风球中,我们全神贯注地在讨论医学教育改革问题,不管多大的台风,我们每人的心都凝聚在一起,都要为医学教育发展贡献力量。台湾的阿里山,云南的丽江,吉林的长白山天池,祖国的大好河山,给我们的会议注入了兴奋剂。

十年来会议成果有目共睹,在医学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庆祝医学教育协会成立十周年之际,我们应该总结经验,继续努力,再创辉煌。

“会议”及“协会”之所以兴旺发达,越办越好。首先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都坚信 21 世纪是中华民族的世纪,中华民族要振兴。在国际上,应该有我们医学教育的地位,我们培养的医学生应该得到国际公认。因此,我们的理事单位越来越多,参加的人越来越踊跃,广泛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大家的关注及参与,会议是不可能办好的。

第二,会议主题鲜明,每一次会议都有一个主题,而主题的确定是在全体理事会上确定的,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议,最后确定。

比如:第一次会议的主题为:面向 21 世纪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第二次会议的主题为:医学本科课程的融合及高科技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第三次会议的主题为:基础医学与临床教育整合,人文社会科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第四次会议的主题为:全科医生培养,医学伦理问题;

第五次会议的主题为:医学生评估、教师评估、医科院校评估问题;

…………

这些主题都是当前医学教育中的重大问题,每一个主题都由三方的专家学者、学校的领导人做报告,同时邀请国际上的著名医学教育专家演讲。然后展开热烈讨论,感到收获很大。我们曾经设想隔一年举行一次会议,但是大家都不同意,因此还是一年举行一次。

第三,组织工作好,秘书处效率高,

在“协会”成立时,关于“协会”的组织领导问题,大家一致同意由三方的发起单位的领导人任“协会”执行主席,即北京医科大学(现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香港中文大学,台湾阳明大学。为了工作方便,秘书处设在香港中文大学。事实证明,这种组织形式很好,还要特别提出的秘书处效率很高,工作做的很好,大家都很满意。

在庆祝“协会”成立十周年之际,我们还要特别感谢当时的发起人阳明大学韩韶华校长,张心湜校长,香港中文大学李川军院长,没有他们的远见卓识和支援,不可能有“协会”的今天。

祝“协会”、“研讨会”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2006 年 4 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