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六年九月號(第四期)(協會十周年紀念號) 返回
  編者語 I 賀辭 I 投稿 l 活動預告 I 活動匯報 I 徵稿啟事


投稿 :

紀念特刊來稿 :

乘風破浪,再創輝煌
王德炳
北京大學醫學部 教授, 主任醫師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會長

慶祝海峽兩岸暨香港地區醫學教育協會成立十周年

海峽兩岸暨香港地區醫學教育研討會第一次會議開始於 1996 年 10 月,同時醫學教育協會成立,時至今年,恰恰已經過了 10 年。

10 年來共舉行過 8 次會議,今年 10 月將在成都舉行第九次會議,同時慶祝協會成立 10 周年。 8 次會議我都參加了,回想過去,展望未來,心潮澎湃,會議所取得的成果,令人振奮。曾記得第一次會議乘江輪自武漢出發,逆水行舟,會議開的熱烈,大家共同的心願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是一個大家庭,要“同舟共濟”。團結,友誼,振興中華的心聲一直震撼著我。

次年在香港,恰逢香港剛回歸祖國,在九級風球中,我們全神貫注地在討論醫學教育改革問題,不管多大的颱風,我們每人的心都凝聚在一起,都要為醫學教育發展貢獻力量。臺灣的阿里山,雲南的麗江,吉林的長白山天池,祖國的大好河山,給我們的會議注入了興奮劑。

十年來會議成果有目共睹,在醫學教育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在慶祝醫學教育協會成立十周年之際,我們應該總結經驗,繼續努力,再創輝煌。

“會議”及“協會”之所以興旺發達,越辦越好。首先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大家都堅信 21 世紀是中華民族的世紀,中華民族要振興。在國際上,應該有我們醫學教育的地位,我們培養的醫學生應該得到國際公認。因此,我們的理事單位越來越多,參加的人越來越踴躍,廣泛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大家的關注及參與,會議是不可能辦好的。

第二,會議主題鮮明,每一次會議都有一個主題,而主題的確定是在全體理事會上確定的,充分發揚民主,集思廣議,最後確定。

比如:第一次會議的主題為:面向 21 世紀高等醫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第二次會議的主題為:醫學本科課程的融合及高科技對醫學教育的影響;

第三次會議的主題為:基礎醫學與臨床教育整合,人文社會科學在醫學教育中的重要性;

第四次會議的主題為:全科醫生培養,醫學倫理問題;

第五次會議的主題為:醫學生評估、教師評估、醫科院校評估問題;

…………

這些主題都是當前醫學教育中的重大問題,每一個主題都由三方的專家學者、學校的領導人做報告,同時邀請國際上的著名醫學教育專家演講。然後展開熱烈討論,感到收穫很大。我們曾經設想隔一年舉行一次會議,但是大家都不同意,因此還是一年舉行一次。

第三,組織工作好,秘書處效率高,

在“協會”成立時,關於“協會”的組織領導問題,大家一致同意由三方的發起單位的領導人任“協會”執行主席,即北京醫科大學(現更名為北京大學醫學部),香港中文大學,臺灣陽明大學。為了工作方便,秘書處設在香港中文大學。事實證明,這種組織形式很好,還要特別提出的秘書處效率很高,工作做的很好,大家都很滿意。

在慶祝“協會”成立十周年之際,我們還要特別感謝當時的發起人陽明大學韓韶華校長,張心湜校長,香港中文大學李川軍院長,沒有他們的遠見卓識和支援,不可能有“協會”的今天。

祝“協會”、“研討會”乘風破浪,再創輝煌。


2006 年 4 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