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特刊来稿 :
芳泽两岸三地 学至五湖四海── 贺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协会成立十周年
郭政
山西医科大学校长
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协会在原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香港中文大学和台湾阳明大学的倡导下,于 1996 年发起成立,其宗旨是:应对 21 世纪对医学教育提出的挑战,齐聚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精英,集思广益,共同促进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共谋增进全中国人民的健康福祉。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一宗旨的感召下,两岸三地的众多医科大学参与其中,成为推动医学和医学教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为会员,我校参加了协会组织的历届医学教育研讨会,研讨会上,众会员对医学教育尤其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深刻反思和审视使我们收获颇丰,研讨所得的新理念,融入我校的治学方针,促进了我校的发展。在协会成立十周年之际,我们愿将受益和感悟加以总结,以表最衷心的祝贺!
第一,历届研讨会主题紧扣大家所关心的热点问题。 通过大会讲演、代表提问和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地交流。探讨的问题涉及到医学模式的转变,如何较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和医学伦理学问题,高等医学教育评估标准及认证方式、医学教育质量评估保障体系、长学制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医学教育的终身化、医学课程的目标、医生角色的界定、临床沟通技巧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 PBL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OSCE )等各个方面。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了医学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
1 . |
21 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医学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崛起将会改变医学的面貌。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突破,预示着医学新一轮的革命,从而推动医学教育各方面的改革。学科发展趋势一方面是微观、细化,同时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组成新的学科、新的技术。学科的发展和整合,重大技术的出现,就要给医学生以深厚的知识,教学内容必须更新、课程要重新整合。 |
|
|
2 . |
医学教育的特点是成本高,投入大,周期长,学制长,医学教育是“精品”、“精英”教育。欧美国家的医学生必须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才能学医,医学教育应朝着“精英”教育目标迈进。 |
|
|
3 . |
在我国,医学教育的进步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不相 适应,存在着对市场经济特殊规律认识不足,医学教育结构不合理,层次偏低,不能满足需要。医学教育办学条件与发展规模不符。尤其是一些高等医学院校扩招后,医学资源受到很严峻的考验。 |
|
|
第二,借鉴先进的经验基本理清了我校医学教育改革的某些思路。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更具有综合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医学教育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就要围绕着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调整人才的知识结构等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积极开展素质教育: |
1 . |
拓宽专业口径,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培养知识面广,基础扎实,能力强的现代医学人才。鉴此,我校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变单一的专业教育为个人、学校、与医疗实践相结合的终生教育,变单一的专业人才培养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形成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结构合理、富于创造性的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医学生学习、收集、发展知识资讯的能力,持续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支持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
|
|
2 . |
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按照“打好基础、拓宽知识、加强实践、细化能力”的指导原则,调整现行的教学计划,优化医学教育设置,增加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加大医学专业教育与人文社科教育的结合和融合力度,强化学生人文素质。加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增加课时的信息量,增加学生的自主支配的时间。这样在保证完成核心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思考和探索。在专业结构调整方面,要利用我校医学、药学、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优势,创建一些跨学科的新的专业(方向),强化跨学科的大医学研究力度。 |
|
|
3 . |
重视运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医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要逐步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要多开展以问题为中心( PBL )、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要充分运用网路学习、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开发创造性思维,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快乐学习”的理念。 |
|
|
4 . |
加强医学道德教育。现代医学模式不仅重视人的生物属性,而且更加重视人的社会属性,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对人的尊重。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医学的职能日益扩展,医学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社会价值同生理价值、医学价值一样成为医学伦理学追求的价值目标。鉴此,医学教育在对医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医德医风培训,教育学生不仅要消除危害人类健康的生理、社会因素,不仅重视个体的健康状况,更要着眼于整个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利益。 |
|
|
5 . |
建设一支高水准的稳定的师资队伍。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是影响办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职工整体素质放到重要位置。我们要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力度,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有一整套吸引和稳定教师队伍的措施,如职务晋升、奖励分配上的优惠政策,使更多高学历的优秀人才来校任教。 |
|
|
6 . |
加强临床教学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也是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我校从根本上改变重医疗、轻教学的思想观念。树立以教学为中心、医疗为基础、科研为先导的意识,摆正教学、科研和医疗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医疗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实习基地、为科研提供了研究内容;良好的教学质量,为医疗、科研培养了优秀人才,优化了教师队伍的素质;科研成果的实现,丰富了教学内容,推动了教学改革和医疗新技术的改革。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必将全面提高临床医学教育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
|
|
第三,与海峡两岸医学界和教育界的有关领导、高等医学教育高层次专家、各兄弟院校的领导和专家结交了朋友。
第四,会议组织严密、服务好、有特色。组织外语水平高、形象佳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作为志愿者为会议服务,如作向导、翻译、多媒体技术等,很值我校借鉴。
在人类已跨入 21 世纪的今天,医学教育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作为承担培养医学人才、从事医学研究、服务人类生命健康事业的高等医学院校,我们肩负着无可替代的责任。我们期待着今年 10 月份,在美丽的休闲之都 ── 成都,再次与诸位会员单位的精英人士相聚,共同探讨高等医学教育的新问题。
真心祝愿贵协会的事业蒸蒸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