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特刊來稿 :
芳澤兩岸三地 學至五湖四海── 賀海峽兩岸暨香港地區醫學教育協會成立十周年
郭政
山西醫科大學校長
海峽兩岸暨香港地區醫學教育協會在原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香港中文大學和臺灣陽明大學的倡導下,於 1996 年發起成立,其宗旨是:應對 21 世紀對醫學教育提出的挑戰,齊聚海峽兩岸暨香港地區醫學教育精英,集思廣益,共同促進醫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以及共謀增進全中國人民的健康福祉。我們欣喜地看到,在這一宗旨的感召下,兩岸三地的眾多醫科大學參與其中,成為推動醫學和醫學教育事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為會員,我校參加了協會組織的歷屆醫學教育研討會,研討會上,眾會員對醫學教育尤其是高等醫學教育的深刻反思和審視使我們收穫頗豐,研討所得的新理念,融入我校的治學方針,促進了我校的發展。在協會成立十周年之際,我們願將受益和感悟加以總結,以表最衷心的祝賀!
第一,歷屆研討會主題緊扣大家所關心的熱點問題。 通過大會講演、代表提問和自由發言等形式進行廣泛深入地交流。探討的問題涉及到醫學模式的轉變,如何較強全科醫生的培養和醫學倫理學問題,高等醫學教育評估標準及認證方式、醫學教育質量評估保障體系、長學制醫學教育、醫學教育的國際標準、醫學教育的終身化、醫學課程的目標、醫生角色的界定、臨床溝通技巧教學、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 PBL )、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 OSCE )等各個方面。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了醫學教育所面臨的形勢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
1 . |
21 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醫學是生命科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醫學分子生物學的崛起將會改變醫學的面貌。人類基因組研究的突破,預示著醫學新一輪的革命,從而推動醫學教育各方面的改革。學科發展趨勢一方面是微觀、細化,同時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組成新的學科、新的技術。學科的發展和整合,重大技術的出現,就要給醫學生以深厚的知識,教學內容必須更新、課程要重新整合。 |
|
|
2 . |
醫學教育的特點是成本高,投入大,週期長,學制長,醫學教育是“精品”、“精英”教育。歐美國家的醫學生必須具備本科以上學歷才能學醫,醫學教育應朝著“精英”教育目標邁進。 |
|
|
3 . |
在我國,醫學教育的進步與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衛生事業改革的需要不相 適應,存在著對市場經濟特殊規律認識不足,醫學教育結構不合理,層次偏低,不能滿足需要。醫學教育辦學條件與發展規模不符。尤其是一些高等醫學院校擴招後,醫學資源受到很嚴峻的考驗。 |
|
|
第二,借鑒先進的經驗基本理清了我校醫學教育改革的某些思路。 現代醫學模式要求醫學人才的知識結構更具有綜合性和社會性的特點,醫學教育要適應醫學模式的轉變,就要圍繞著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點,調整人才的知識結構等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積極開展素質教育: |
1 . |
拓寬專業口徑,建立適應社會發展的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其目標是培養知識面廣,基礎紮實,能力強的現代醫學人才。鑒此,我校要充分利用現有條件,變單一的專業教育為個人、學校、與醫療實踐相結合的終生教育,變單一的專業人才培養為複合型人才培養,形成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結構合理、富於創造性的新型醫學人才培養模式,著力打造醫學生學習、收集、發展知識資訊的能力,持續發展、自我完善的能力,支持人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
|
|
2 . |
優化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按照“打好基礎、拓寬知識、加強實踐、細化能力”的指導原則,調整現行的教學計畫,優化醫學教育設置,增加反映學科發展的最新內容,拓展學生視野;加大醫學專業教育與人文社科教育的結合和融合力度,強化學生人文素質。加強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資源,增加課時的信息量,增加學生的自主支配的時間。這樣在保證完成核心課程教學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進行思考和探索。在專業結構調整方面,要利用我校醫學、藥學、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優勢,創建一些跨學科的新的專業(方向),強化跨學科的大醫學研究力度。 |
|
|
3 . |
重視運用啟發式教學,鼓勵醫學生的個性的發展,要逐步淡化教師的主導作用,強化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終生學習能力。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要多開展以問題為中心( PBL )、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要充分運用網路學習、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注重啟發學生自主學習,開發創造性思維,促進創造能力的發展,發揮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快樂學習”的理念。 |
|
|
4 . |
加強醫學道德教育。現代醫學模式不僅重視人的生物屬性,而且更加重視人的社會屬性,從而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了對人的尊重。醫學模式的轉變使醫學的職能日益擴展,醫學社會化趨勢日益明顯,社會價值同生理價值、醫學價值一樣成為醫學倫理學追求的價值目標。鑒此,醫學教育在對醫學生進行專業教育的同時,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醫德醫風培訓,教育學生不僅要消除危害人類健康的生理、社會因素,不僅重視個體的健康狀況,更要著眼於整個人類的健康和社會利益。 |
|
|
5 . |
建設一支高水準的穩定的師資隊伍。教師是學校的主體,是影響辦學水平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職工整體素質放到重要位置。我們要加大師資隊伍的培養、培訓工作力度,特別是中、青年教師的培養。要有一整套吸引和穩定教師隊伍的措施,如職務晉升、獎勵分配上的優惠政策,使更多高學歷的優秀人才來校任教。 |
|
|
6 . |
加強臨床教學是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中之重。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在臨床醫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臨床實踐能力是教學的重要內容和主要環節,也是教學評估的重要指標。我校從根本上改變重醫療、輕教學的思想觀念。樹立以教學為中心、醫療為基礎、科研為先導的意識,擺正教學、科研和醫療三者之間的關係,強調統籌兼顧,相互促進。醫療的發展為教學提供了實習基地、為科研提供了研究內容;良好的教學質量,為醫療、科研培養了優秀人才,優化了教師隊伍的素質;科研成果的實現,豐富了教學內容,推動了教學改革和醫療新技術的改革。三者相輔相成、有機結合,必將全面提高臨床醫學教育水平,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
|
|
第三,與海峽兩岸醫學界和教育界的有關領導、高等醫學教育高層次專家、各兄弟院校的領導和專家結交了朋友。
第四,會議組織嚴密、服務好、有特色。組織外語水平高、形象佳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作為志願者為會議服務,如作嚮導、翻譯、多媒體技術等,很值我校借鑒。
在人類已跨入 21 世紀的今天,醫學教育事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作為承擔培養醫學人才、從事醫學研究、服務人類生命健康事業的高等醫學院校,我們肩負著無可替代的責任。我們期待著今年 10 月份,在美麗的休閒之都 ── 成都,再次與諸位會員單位的精英人士相聚,共同探討高等醫學教育的新問題。
真心祝願貴協會的事業蒸蒸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