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
前言
- 智识的启发 ( Cultivation of the Mind)
医学教育是形塑未来医学的碁石,在医学领域迈入崭新世纪的此刻,“ 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研讨会”见证了开拓中华医学教育的先锋们、十年前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勇气、展现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学术良知,宛如在苍茫暮色中点燃蜂炮,毅然吹响向 医学教育技术与 伦理宣战的号角。
阳明大学医学系荣幸参与 此知识份子跨越政治文化疆界、划下动荡时代中改革的扉页与传道书,更在历年引人入胜、迭有创见、激荡心智的珍贵聚会中,与博闻多识的同道相濡以沫、共同切磋,仿佛身处于丰富浩瀚的学海里、翱翔于辽阔高原的上空,感到有如一泓清泉醍醐灌顶的畅达,与 英雄惜英雄的欣慰。
本系并以坚毅的决心,努力 实践 发扬大会的精神与 研究成果 , 不断革新教学取径、落实政策修定, 拒斥固执成见, 积极寻觅全新挑战,力求建设性的突破,企求以更高层次的卓越表现,提供符合时代潮流之优良学术环境。
阳明大学医学系三十年办学历程,不只是深刻镶嵌绘入在台湾知识的宏大壁画中,实际上更引导了许多台湾医学教育蓬勃向荣的发展。 本文藉此历史之里程碑,与诸位分享最近几年内敝系成长与成功的喜悦,更期待同道先进惠赐指教。
I. 注入崭新活力的阳明大学医学系
一、建筑之灵、生命之魂 – 医学系全心奉献之象征
(Enlivened Architecture – Symbol of Devotion)
当时光逐渐流逝,回顾漫漫历史长河,原本鲜明的照片日渐泛黄,人类活动亦趋于朦胧与模糊,惟有历久弥新的建筑屹立不摇,亦惟有坚定不移的理想,能够 亘古长存、生生不息, 萌发成功的果实。
首先,本系在最近两年内积极地投资基础建设。 医学大楼、医学人文图书馆、教师发展中心、教授研究室、学生家族室等硬体设备的先后落成,象征着我们在发展科学研究、培育师资、提升医学水准,深化人道关怀与延伸国际触角等方面的雄心。
二、 新课程 – 追求知识、宽广视野、探索智慧
(Novel Curriculum - for Knowledge, for Insight, and for Wisdom)
阳明大学医学系是台湾各医疗院校中,首先推动基础课程再造的系所。 我们提供台湾顶尖的学生各类从事学术的机会,而新课程更激励学生兼重主动、独立学习以及团体合作。课程采取主题式进行,教学内容接轨国际,除了涵盖最新的科学发现,亦深入探索过去积累至今的医学研究成果。我们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既深入又广泛地探索浩瀚无垠的知识范畴。
今日的医学系,持续引进现代化的医学学术研究途径,不断与时俱进,以符合最新医学教育及研究的需求,巩固学生的智识及道德养成,同时开阔学生认知结构的领域。 因此本 系所建立的新课程,除了广纳更为先进的知识范畴,同时亦兼顾医学的基础与整合。新课程之目标,在于提供现存资讯之外的知识、激励学生追求智识的好奇心、提升学生在反思与分析方面的竞争力,将学生由传统的包袱中解放,从学习中建立对于人类智慧的鉴赏与尊重,并由学习过程的回馈里,培育出深奥的学术敏锐度。
我们的学生将进入快速变迁、充满高度国际交流经验的地球村。他们必须具备优异的英语竞争实力,学习如何超越各种传统的理念、典范及关系,成为一位日新又新、深谋远虑的世界公民。 综合上述,我们课程设计之宗旨为毕业后的莘莘学子,能够多元地强化智识、艺文、道德以及作为全球公民的能力,成为独立思考、终身学习的个体。
三、 教师发展中心 – 精进师道、 百年树人
(Center for Faculty Development - Moral Enterprise )
本系深切体认,新课程的引进推动,必须重新部署、分配众多资源,新课程的发展亦然,其中特别需要新式的教学技巧。 除课程以外,为达成本系之各项教学理念与研究目标,教师更是核心基柱,因此 教师发展为阳明大学医学系核心任务的首要。 我们鼓励教授从事各项研究,寻找最符合其志趣的领域,更期盼能够培育出:终身维持医学成就,实现医学理想的医师及科学家;终身尊重教育事业,能够在各方面作为学生良师益友,足为后进典范与表率,在专业领域展现卓越能力,同时在其选择领域中作为领导者的教师。 我们需要的,不只是在研究上具备出色理念的优异学者,更需要在教学上全神贯注,拥有一颗热诚、美丽之心的教授。
而 教师发展中心为实现医学系的 崇高 理想, 以宏观的视野及多元的取径 ,培训明日医学界陶铸群英的教育者, 着手朝向目标的实行方向包含三大轴心:专业发展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教学技巧 (Teaching Skills) ,与 个人成长 (Personal Growth) ,并 将研究发现与成果灌注、实践于政策与计划之中, 期许 本系能在努力以赴与激烈的时代竞争之中,持续居于领导地位。
此外,与全球及台湾其他教师发展中心相较,阳明大学医学系 教师发展中心 具备多项特点,包括 与世界级的心理卫生专家建立特别连系,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准,发展医学教育研究,促进国际交流与互动,与工商界密切合作,以及提升促进女性地位…等。
四、 学生学习历程系统 – 培育卓越公民 遨翔 自由世界
(Student Portfolio System - Good Citizen for a Free World)
“ 知识并不能包括教育意义中的一切。 情操要锻炼,欲念要抑制,真诚及有价值的动机要激发 ( 出自 : “美国学术和教育之父” 韦伯斯特 Noah Webster, 1758-1843 ) 。 ” 多年以来,台湾的人口结构与政经状态持续出现剧烈的改变,这些变动迅速地影响、改变学生的意识型态。学生认知过程之间的关连性、学习特征、社会情况、社会价值观、精神状态以及学习行为等,皆与时间、环境的变动高度缠结。 然而,针对这方面长期而多面向的研究十分缺乏。医学生的发展状态,导因于专业学识、社会与心理潜能等等;对于当代医学教育而言,对此建立出一套理论与实务架构实为重要。
学生学习历程系统是 阳明大学医学系 在医学教育领域全力开发的创举,同时,也是 阳明大学医学系 由过去到未来、对本系学生、台湾社会、与全球人类历史充分履行的教育使命。 学生学习历程系统帮助学生在此青春成长的黄金宝贵人生历程中,面对内在、外在环境的需求与压力来源时,了解自己、提升认知能力、个性养成以及专业发展。
于医学研究以外,我们亦鼓励学生拓展专业兴趣,同时启发学生在专业职能领域中,加入他们在智识,人文与丰富社会经历方面的素养。本系所培训的不只是未来博爱济众的医师,更是具有热情与责任感的世界公民。阳明学生在学习社群中,也带来许多高层次的卓越表现,同时在成就、天份、兴趣、背景各方面,展露出丰富的多元性。阳明大学医学系坚持提供滋养的土壤,提供学生自由成长发挥的学习空间,藉由各种新式科技的电脑硬体突破与软体人本的结合,期许校园成为提供学生自由提问与表现的学术绿洲,也成为优异的青年学子能在其中测试想法、实地操作、探索未知的安全港湾。
II. 始于欢愉、终于智慧
(Begins in delight and ends in wisdom ~ Robert Frost, 1874-1963)
在一个地方久了,容易变得很宿命,认为很多事有一定的规则,无法被改变。 “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研讨会”举行于一年秋冬之际,但却每每如春日的太阳唤醒大地冻僵的生命一样,在异地唤起了不少长期行尸走肉、为家庭与生活奴役与绑架的疲惫 窒息 心灵,寻回青春的风采、与心灵的复苏。
台湾高山的巍峨壮观,长春湖泊的柔情诗意,香港海湾的绚烂瑰丽,迷人的音乐与惬意环绕住我们,在山光水色、如诗如画的绮丽美景里,在美酒、佳肴、与音乐咏唱中,阳光也为我们闪耀璀璨。相信我们很多人,都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愉悦,更在旅程中看见生命的美好。
繁花簇拥照台北
温暖而迷人的台北是好客的,台北的蓝天似乎总是明亮晴朗,总有耀眼的阳光,交错着和煦的西风和南风,万物滋长欣欣向荣,生气盎然。 夜幕低垂后的台北则是车灯成河,灿烂炫目。 有朋自远方来,阳明更有了烫人的体温和强健的脉动,在仿佛跨年夜欢愉热闹的气氛中,唭哩岸山坡光环四射,如金银花火似的照亮着台北盆地。
梦回长春游古城
在热情豪迈的东北主人款待下,我们进入一幅幅中国鹿苑长春与 气魄雄魂的 山水画作中。 在绿意盎然的吉林山谷丛林里, 清新舒畅的翠绿中, 波光潋艳,的湖畔, 让人生思古之幽情。古朴典雅 的 亭台、 回廊、 楼阁、 假山、曲桥, 错落有致,秀逸 古典 ,景色怡人。水波涟漪, 锦鲤 浅塘戏水, 池畔 杨柳垂岸, 展现出中国庭园之美。 斑驳的、华丽的、沧桑的伪满皇宫景物人文也提醒了我们中国人当自强与团结。
浪漫驰骋忆香江
在东方明珠的香港,似乎一切都有着 敏捷的音步,观赏了 威猛英勇的马儿竞技 奔驰 ,微醺的我们仿佛也经历了 波涛汹涌的海洋 波澜 。 夜深人静,伴着皎洁的月亮,温柔的晚风吹拂,在蓝色公路上似乎只有星星伴着我们。 无限深邃的港口与 维多利亚港湾的优美景色,与无尽灯火与满天星光交织的帷幕, 令人陶醉。这是上帝恩赐的良辰美景,我们无法“和天堂对抗、无法抗拒天使的笑容”。朦胧地,香江之夜是澎湃的热情与温柔的爱怜 , 如此浪漫绚丽, 荡漾人心 。
III. 我们必须超越
(We must Cross Over)
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具有理性的批判能力。因此,教育除须顾及学生智识的发展,更要扩展其逻辑推理、理性分析的能力,从偏见、迷信与教条中解放,超脱于主观之羁縻。 “ 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研讨会” 始于欢愉、终于智慧 , 即因其能够刺激、挑战我们教育者走出象牙塔,更深沉的去思索与探究人生。
因此我们应扪心自问我们寻求医学教育真理的热情,是否能够超然于各种社会中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并且在坚定的科学主张面前,实践 “真理为科学唯一的结果” (“In science, truth is the only end”, William Whewell, 1794-1866) ” ,以及 “应为真理本身寻求真理” (“To seek the truth for truth's sake”, Franz Boas, 1858-1942) ”
罗斯福总统 (1882-1945) 曾说 : “惟有在自由当中追求真理,真理方能被寻见。 ( “The truth is found when men are free to pursue it.”--Franklin Roosevelt(1882-1945) , Address at Temple University [February 22,1936]) ” 但 自由从来就不是由施压者主动给予,而必须由受压迫者主动争取。
今年六月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时校长 Dr. Larry Summers 的演讲主题为 : 我们必须超越 (We must Cross Over) ,也让人想起当代人类重要的文化资产之一 《 真扇美 》 中关键的一幕,修道院老修女院长叫女主角玛利亚回去,不应逃避 : “攀越每座山岭,上溯每条溪,追随每道彩虹,直到梦想得寻。 (Climb every mountain, Ford every stream, Follow every rainbow, 'Till you find your dream) ”
我们常走到十字路口 (Cross Roads) ,我们常被困在新旧身份认同的十字路口而踯躅难前,我们现在也正处在迈向未来发展的十字路口,因为今天的世界已不是过去的世界。十字路口是一种契机,是我们决定改变 (Change) 还是继续 (Continue) 的关键时刻,是我们决定要有所作为,起而促进公平正义,为人类价值的领域中抑制偏见,寻求真理,还是继续坐在舒服的信念 (Conviction) 与方便 (Convenience) 的绸缎座椅中。
两岸三地政治、地域、文化、教育或有分际,但这正是我们华人丰富多元的优势,而不是造成我们种族分裂的力量。 此时此刻,我们欢欣 庆贺 “ 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研讨会 ” 十周年的里程碑 , 但让我们 “ Transcending that which Divides ”, 跨越鸿沟、超越分立,珍重我们涓涓长流的友谊之河。 并更期待这是一个新的开始,让这条潺潺向前的友谊之河、带我们攀越山岭,追随彩虹,直到梦想得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