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
前言
- 智識的啟發 ( Cultivation of the Mind)
醫學教育是形塑未來醫學的碁石,在醫學領域邁入嶄新世紀的此刻,「 海峽兩岸暨香港地區醫學教育研討會」見證了開拓中華醫學教育的先鋒們、十年前知其不可為而為的勇氣、展現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學術良知,宛如在蒼茫暮色中點燃蜂炮,毅然吹響向 醫學教育技術與 倫理宣戰的號角。
陽明大學醫學系榮幸參與 此知識份子跨越政治文化疆界、劃下動盪時代中改革的扉頁與傳道書,更在歷年引人入勝、迭有創見、激盪心智的珍貴聚會中,與博聞多識的同道相濡以沫、共同切磋,彷彿身處於豐富浩瀚的學海裡、翱翔於遼闊高原的上空,感到有如一泓清泉醍醐灌頂的暢達,與 英雄惜英雄的欣慰。
本系並以堅毅的決心,努力 實踐 發揚大會的精神與 研究成果 , 不斷革新教學取徑、落實政策修定, 拒斥固執成見, 積極尋覓全新挑戰,力求建設性的突破,企求以更高層次的卓越表現,提供符合時代潮流之優良學術環境。
陽明大學醫學系三十年辦學歷程,不只是深刻鑲嵌繪入在台灣知識的宏大壁畫中,實際上更引導了許多台灣醫學教育蓬勃向榮的發展。 本文藉此歷史之里程碑,與諸位分享最近幾年內敝系成長與成功的喜悅,更期待同道先進惠賜指教。
I. 注入嶄新活力的陽明大學醫學系
一、建築之靈、生命之魂 – 醫學系全心奉獻之象徵
(Enlivened Architecture – Symbol of Devotion)
當時光逐漸流逝,回顧漫漫歷史長河,原本鮮明的照片日漸泛黃,人類活動亦趨於朦朧與模糊,惟有歷久彌新的建築屹立不搖,亦惟有堅定不移的理想,能夠 亙古長存、生生不息, 萌發成功的果實。
首先,本系在最近兩年內積極地投資基礎建設。 醫學大樓、醫學人文圖書館、教師發展中心、教授研究室、學生家族室等硬體設備的先後落成,象徵著我們在發展科學研究、培育師資、提昇醫學水準,深化人道關懷與延伸國際觸角等方面的雄心。
二、 新課程 – 追求知識、寬廣視野、探索智慧
(Novel Curriculum - for Knowledge, for Insight, and for Wisdom)
陽明大學醫學系是台灣各醫療院校中,首先推動基礎課程再造的系所。 我們提供台灣頂尖的學生各類從事學術的機會,而新課程更激勵學生兼重主動、獨立學習以及團體合作。課程採取主題式進行,教學內容接軌國際,除了涵蓋最新的科學發現,亦深入探索過去積累至今的醫學研究成果。我們的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既深入又廣泛地探索浩瀚無垠的知識範疇。
今日的醫學系,持續引進現代化的醫學學術研究途徑,不斷與時俱進,以符合最新醫學教育及研究的需求,鞏固學生的智識及道德養成,同時開闊學生認知結構的領域。 因此本 系所建立的新課程,除了廣納更為先進的知識範疇,同時亦兼顧醫學的基礎與整合。新課程之目標,在於提供現存資訊之外的知識、激勵學生追求智識的好奇心、提升學生在反思與分析方面的競爭力,將學生由傳統的包袱中解放,從學習中建立對於人類智慧的鑑賞與尊重,並由學習過程的回饋裏,培育出深奧的學術敏銳度。
我們的學生將進入快速變遷、充滿高度國際交流經驗的地球村。他們必須具備優異的英語競爭實力,學習如何超越各種傳統的理念、典範及關係,成為一位日新又新、深謀遠慮的世界公民。 綜合上述,我們課程設計之宗旨為畢業後的莘莘學子,能夠多元地強化智識、藝文、道德以及作為全球公民的能力,成為獨立思考、終身學習的個體。
三、 教師發展中心 – 精進師道、 百年樹人
(Center for Faculty Development - Moral Enterprise )
本系深切體認,新課程的引進推動,必須重新部署、分配眾多資源,新課程的發展亦然,其中特別需要新式的教學技巧。 除課程以外,為達成本系之各項教學理念與研究目標,教師更是核心基柱,因此 教師發展為陽明大學醫學系核心任務的首要。 我們鼓勵教授從事各項研究,尋找最符合其志趣的領域,更期盼能夠培育出:終身維持醫學成就,實現醫學理想的醫師及科學家;終身尊重教育事業,能夠在各方面作為學生良師益友,足為後進典範與表率,在專業領域展現卓越能力,同時在其選擇領域中作為領導者的教師。 我們需要的,不只是在研究上具備出色理念的優異學者,更需要在教學上全神貫注,擁有一顆熱誠、美麗之心的教授。
而 教師發展中心為實現醫學系的 崇高 理想, 以宏觀的視野及多元的取徑 ,培訓明日醫學界陶鑄群英的教育者, 著手朝向目標的實行方向包含三大軸心:專業發展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教學技巧 (Teaching Skills) ,與 個人成長 (Personal Growth) ,並 將研究發現與成果灌注、實踐於政策與計劃之中, 期許 本系能在努力以赴與激烈的時代競爭之中,持續居於領導地位。
此外,與全球及台灣其他教師發展中心相較,陽明大學醫學系 教師發展中心 具備多項特點,包括 與世界級的心理衛生專家建立特別連繫,提升教師國際化水準,發展醫學教育研究,促進國際交流與互動,與工商界密切合作,以及提升促進女性地位…等。
四、 學生學習歷程系統 – 培育卓越公民 遨翔 自由世界
(Student Portfolio System - Good Citizen for a Free World)
“ 知識並不能包括教育意義中的一切。 情操要鍛鍊,慾念要抑制,真誠及有價值的動機要激發 ( 出自 : 「美國學術和教育之父」 韋伯斯特 Noah Webster, 1758-1843 ) 。 ” 多年以來,台灣的人口結構與政經狀態持續出現劇烈的改變,這些變動迅速地影響、改變學生的意識型態。學生認知過程之間的關連性、學習特徵、社會情況、社會價值觀、精神狀態以及學習行為等,皆與時間、環境的變動高度纏結。 然而,針對這方面長期而多面向的研究十分缺乏。醫學生的發展狀態,導因於專業學識、社會與心理潛能等等;對於當代醫學教育而言,對此建立出一套理論與實務架構實為重要。
學生學習歷程系統是 陽明大學醫學系 在醫學教育領域全力開發的創舉,同時,也是 陽明大學醫學系 由過去到未來、對本系學生、台灣社會、與全球人類歷史充分履行的教育使命。 學生學習歷程系統幫助學生在此青春成長的黃金寶貴人生歷程中,面對內在、外在環境的需求與壓力來源時,瞭解自己、提升認知能力、個性養成以及專業發展。
於醫學研究以外,我們亦鼓勵學生拓展專業興趣,同時啟發學生在專業職能領域中,加入他們在智識,人文與豐富社會經歷方面的素養。本系所培訓的不只是未來博愛濟眾的醫師,更是具有熱情與責任感的世界公民。陽明學生在學習社群中,也帶來許多高層次的卓越表現,同時在成就、天份、興趣、背景各方面,展露出豐富的多元性。陽明大學醫學系堅持提供滋養的土壤,提供學生自由成長發揮的學習空間,藉由各種新式科技的電腦硬體突破與軟體人本的結合,期許校園成為提供學生自由提問與表現的學術綠洲,也成為優異的青年學子能在其中測試想法、實地操作、探索未知的安全港灣。
II. 始於歡愉、終於智慧
(Begins in delight and ends in wisdom ~ Robert Frost, 1874-1963)
在一個地方久了,容易變得很宿命,認為很多事有一定的規則,無法被改變。 「海峽兩岸暨香港地區醫學教育研討會」舉行於一年秋冬之際,但卻每每如春日的太陽喚醒大地凍僵的生命一樣,在異地喚起了不少長期行屍走肉、為家庭與生活奴役與綁架的疲憊 窒息 心靈,尋回青春的風采、與心靈的復甦。
台灣高山的巍峨壯觀,長春湖泊的柔情詩意,香港海灣的絢爛瑰麗,迷人的音樂與愜意環繞住我們,在山光水色、如詩如畫的綺麗美景裡,在美酒、佳餚、與音樂詠唱中,陽光也為我們閃耀璀璨。相信我們很多人,都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愉悅,更在旅程中看見生命的美好。
繁花簇擁照台北
溫暖而迷人的台北是好客的,台北的藍天似乎總是明亮晴朗,總有耀眼的陽光,交錯著和煦的西風和南風,萬物滋長欣欣向榮,生氣盎然。 夜幕低垂後的台北則是車燈成河,燦爛炫目。 有朋自遠方來,陽明更有了燙人的體溫和強健的脈動,在彷彿跨年夜歡愉熱鬧的氣氛中,唭哩岸山坡光環四射,如金銀花火似的照亮著台北盆地。
夢迴長春遊古城
在熱情豪邁的東北主人款待下,我們進入一幅幅中國鹿苑長春與 氣魄雄魂的 山水畫作中。 在綠意盎然的吉林山谷叢林裡, 清新舒暢的翠綠中, 波光瀲豔,的湖畔, 讓人生思古之幽情。古樸典雅 的 亭台、 迴廊、 樓閣、 假山、曲橋, 錯落有致,秀逸 古典 ,景色怡人。水波漣漪, 錦鯉 淺塘戲水, 池畔 楊柳垂岸, 展現出中國庭園之美。 斑駁的、華麗的、滄桑的偽滿皇宮景物人文也提醒了我們中國人當自強與團結。
浪漫馳騁憶香江
在東方明珠的香港,似乎一切都有著 敏捷的音步,觀賞了 威猛英勇的馬兒競技 奔馳 ,微醺的我們彷彿也經歷了 波濤洶湧的海洋 波瀾 。 夜深人靜,伴著皎潔的月亮,溫柔的晚風吹拂,在藍色公路上似乎只有星星伴著我們。 無限深邃的港口與 維多利亞港灣的優美景色,與無盡燈火與滿天星光交織的帷幕, 令人陶醉。這是上帝恩賜的良辰美景,我們無法「和天堂對抗、無法抗拒天使的笑容」。朦朧地,香江之夜是澎湃的熱情與溫柔的愛憐 , 如此浪漫絢麗, 蕩漾人心 。
III. 我們必須超越
(We must Cross Over)
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其具有理性的批判能力。因此,教育除須顧及學生智識的發展,更要擴展其邏輯推理、理性分析的能力,從偏見、迷信與教條中解放,超脫於主觀之羈縻。 「 海峽兩岸暨香港地區醫學教育研討會」 始於歡愉、終於智慧 , 即因其能夠刺激、挑戰我們教育者走出象牙塔,更深沉的去思索與探究人生。
因此我們應捫心自問我們尋求醫學教育真理的熱情,是否能夠超然於各種社會中錯綜複雜的利害關係,並且在堅定的科學主張面前,實踐 「真理為科學唯一的結果」 (“In science, truth is the only end”, William Whewell, 1794-1866) 」 ,以及 「應為真理本身尋求真理」 (“To seek the truth for truth's sake”, Franz Boas, 1858-1942) 」
羅斯福總統 (1882-1945) 曾說 : 「惟有在自由當中追求真理,真理方能被尋見。 ( “The truth is found when men are free to pursue it.”--Franklin Roosevelt(1882-1945) , Address at Temple University [February 22,1936]) 」 但 自由從來就不是由施壓者主動給予,而必須由受壓迫者主動爭取。
今年六月美國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時校長 Dr. Larry Summers 的演講主題為 : 我們必須超越 (We must Cross Over) ,也讓人想起當代人類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一 《 真扇美 》 中關鍵的一幕,修道院老修女院長叫女主角瑪利亞回去,不應逃避 : 「攀越每座山嶺,上溯每條溪,追隨每道彩虹,直到夢想得尋。 (Climb every mountain, Ford every stream, Follow every rainbow, 'Till you find your dream) 」
我們常走到十字路口 (Cross Roads) ,我們常被困在新舊身份認同的十字路口而躑躅難前,我們現在也正處在邁向未來發展的十字路口,因為今天的世界已不是過去的世界。十字路口是一種契機,是我們決定改變 (Change) 還是繼續 (Continue) 的關鍵時刻,是我們決定要有所作為,起而促進公平正義,為人類價值的領域中抑制偏見,尋求真理,還是繼續坐在舒服的信念 (Conviction) 與方便 (Convenience) 的綢緞座椅中。
兩岸三地政治、地域、文化、教育或有分際,但這正是我們華人豐富多元的優勢,而不是造成我們種族分裂的力量。 此時此刻,我們歡欣 慶賀 「 海峽兩岸暨香港地區醫學教育研討會 」 十周年的里程碑 , 但讓我們 「 Transcending that which Divides 」, 跨越鴻溝、超越分立,珍重我們涓涓長流的友誼之河。 並更期待這是一個新的開始,讓這條潺潺向前的友誼之河、帶我們攀越山嶺,追隨彩虹,直到夢想得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