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的前身天津医学院创建于 1951 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政务院批准新建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著名内分泌学家、医学教育家朱宪彝教授首任校长。 1993 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天津医学院与天津第二医学院合并组建天津医科大学,同年 12 月得到国家教委批准。 1994 年 6 月,天津医科大学正式组建成立。学校现任党委书记为杨桂华教授,校长为著名肿瘤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教授。学校为国家“ 211 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学校发展层次类型定位为教学研究型,以医学为核心,以生命科学为主要依托的多科性医科大学。
学校现有 16 个学院、 4 个学系、 3 个教学部: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肿瘤临床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眼视光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中西医结合国际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学院、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南开临床学院、天津医科大学泰达国际心血管病临床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医学影像学系、医学检验学系、医学人文科学系、社会科学部、体育教学部、外语教学部。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 8490 余人。其中,研究生 1850 人,留学生 850 余人。
天津医科大学是继协和医学院后,国家最早批准试办八年制的医学院校,也是首批试办七年制的 15 所院校之一。学校现有本科专业 16 个:临床医学 ( 七年制、五年制 ) 、口腔医学 ( 七年制、五年制 ) 、麻醉学 ( 五年制 ) 、医学影像学 ( 五年制 ) 、医学检验 ( 五年制 ) 、预防医学 ( 五年制 ) 、护理学 ( 五年制 ) 、生物医学工程学 ( 四年制 ) 、药学 ( 四年制 ) 、药物制剂 ( 四年制 ) 、法学 ( 四年制 ) 、眼视光学(四年制)、运动康复与健康(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四年制),其中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医学影像学为全国首办专业。本科专业方向 6 个:生物医学工程学 ( 资讯工程方向四年制 )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方向七年制)、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方向七年制)、临床医学(临床心理学方向五年制)、医学影像学 ( 影像技术方向五年制 ) 、护理学 ( 涉外护理方向五年制 ) 。
学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 3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44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61 个,博士生导师 118 人,硕士生导师 500 名。
自建校以来,学校已培养了近 30000 名各层次医学人才。 2000 年,博士生王桂琴的学位论文被评选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2002 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和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1996 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科技攻关、“ 863 ”、“ 973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天津市科委、教委、卫生局等纵向科研专案 2085 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 11 项,其中科技进步二等奖 6 项,三等奖 3 项,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国际合作奖 1 项;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1 项。天津市科技奖励 212 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46 项。
学校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 3 个: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泌尿外科学。天津市重点学科 9 个:内分泌与代谢病、神经病学、影像医学、心血管病学、核医学、普通外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天津市重点发展学科 2 个:眼科学、口腔修复学。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7 个:卫生部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乳腺癌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肿瘤防治实验室、天津市泌尿外科基础医学实验室、天津市神经损伤变异与再生实验室、天津市激素与发育实验室、天津市生命科学实验室。
学校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教授、学者,现有教职工 7493 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485 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877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2 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进入国家级人才资助专案人员、国家人事部、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4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 135 人,天津市授衔专家 28 人。
临床教学基地有 6 所大学医院、 4 所非直属临床学院、 26 所教学医院, 11950 张教学床位。大学医院有: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其中四所为三级甲等医院,总医院是天津市首家三甲医院,获得全国“百佳医院”称号;教学医院中附属第一中心医院、附属第三中心医院等均为三级甲等医院。
学校先后与 16 个国家的 50 余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聘请了 108 位世界知名医学专家、教授担任我校各学科的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学校是教育部首批认定接收外国留学生的 74 所大学之一,目前在校学历留学生规模位居我国西医院校之首,与北京大学等四所高校一起被选为教育部医学(西医)专业来华留学生教育专家工作组成员单位。
1 、 |
“眼眶肿瘤诊断和治疗的研究” 1999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 、 |
“膀胱移行上皮癌诊断治疗及应用基础研究” 2000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3 、 |
“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临床与基础研究” 2001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4 、 |
“通里攻下法在腹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与基础研究” 2003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5 、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2004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6 、 |
“恶性肿瘤流行趋势分析及预防的研究” 2006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7 、 |
“髂骨形态计量参数的检测及几种代谢性骨病的系列研究” 1997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8 、 |
《头部 CT 诊断学》 1998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 ( 著作 ) 三等奖 |
9 、 |
“ 中心视野体积计量法和中心视野立体分析仪 ”1996 年获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 |
10 、 |
我校与新加坡合作在全国推广人工晶体植入技术 1997 年获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
11 、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放化疗治疗实体瘤” 2001 年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 |
12 、 |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Ⅱ型基因的克隆研究” 2001 年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 |
13 、 |
“人脑胶质瘤基础与临床研究” 2005 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14 、 |
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为我国食盐加碘战略及消除碘缺乏病做出了重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