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醫科大學的前身天津醫學院創建於 1951 年,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政務院批准新建的第一所高等醫學院校,著名內分泌學家、醫學教育家朱憲彝教授首任校長。 1993 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決定天津醫學院與天津第二醫學院合併組建天津醫科大學,同年 12 月得到國家教委批准。 1994 年 6 月,天津醫科大學正式組建成立。學校現任黨委書記為楊桂華教授,校長為著名腫瘤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希山教授。學校為國家“ 211 工程”重點建設院校。
學校發展層次類型定位為教學研究型,以醫學為核心,以生命科學為主要依託的多科性醫科大學。
學校現有 16 個學院、 4 個學系、 3 個教學部:基礎醫學院、第一臨床學院、第二臨床學院、腫瘤臨床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口腔醫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眼視光學院、成人教育學院、中西醫結合國際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天津醫科大學一中心臨床學院、天津醫科大學三中心臨床學院、天津醫科大學南開臨床學院、天津醫科大學泰達國際心血管病臨床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系、醫學影像學系、醫學檢驗學系、醫學人文科學系、社會科學部、體育教學部、外語教學部。
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 8490 余人。其中,研究生 1850 人,留學生 850 余人。
天津醫科大學是繼協和醫學院後,國家最早批准試辦八年制的醫學院校,也是首批試辦七年制的 15 所院校之一。學校現有本科專業 16 個:臨床醫學 ( 七年制、五年制 ) 、口腔醫學 ( 七年制、五年制 ) 、麻醉學 ( 五年制 ) 、醫學影像學 ( 五年制 ) 、醫學檢驗 ( 五年制 ) 、預防醫學 ( 五年制 ) 、護理學 ( 五年制 ) 、生物醫學工程學 ( 四年制 ) 、藥學 ( 四年制 ) 、藥物製劑 ( 四年制 ) 、法學 ( 四年制 ) 、眼視光學(四年制)、運動康復與健康(四年制)、公共事業管理(四年制),其中護理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醫學影像學為全國首辦專業。本科專業方向 6 個:生物醫學工程學 ( 資訊工程方向四年制 ) 、臨床醫學(基礎醫學方向七年制)、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方向七年制)、臨床醫學(臨床心理學方向五年制)、醫學影像學 ( 影像技術方向五年制 ) 、護理學 ( 涉外護理方向五年制 ) 。
學校現有博士後流動站 3 個,博士學位授權點 44 個,碩士學位授權點 61 個,博士生導師 118 人,碩士生導師 500 名。
自建校以來,學校已培養了近 30000 名各層次醫學人才。 2000 年,博士生王桂琴的學位論文被評選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2002 年,學校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和七年制高等醫學教育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1996 年以來,學校共承擔國家科技攻關、“ 863 ”、“ 973 ”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天津市科委、教委、衛生局等縱向科研專案 2085 項。獲國家級科技獎勵 11 項,其中科技進步二等獎 6 項,三等獎 3 項,自然科學二等獎 1 項,國際合作獎 1 項;獲得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 2 項、二等獎 1 項。天津市科技獎勵 212 項,其中科技進步一等獎 3 項、二等獎 46 項。
學校現有國家級重點學科 3 個: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泌尿外科學。天津市重點學科 9 個:內分泌與代謝病、神經病學、影像醫學、心血管病學、核醫學、普通外科學、生物醫學工程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天津市重點發展學科 2 個:眼科學、口腔修復學。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7 個:衛生部激素與發育重點實驗室、教育部乳腺癌防治重點實驗室、天津市腫瘤防治實驗室、天津市泌尿外科基礎醫學實驗室、天津市神經損傷變異與再生實驗室、天津市激素與發育實驗室、天津市生命科學實驗室。
學校擁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教授、學者,現有教職工 7493 人,其中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 485 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 877 人,中國工程院院士 2 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等進入國家級人才資助專案人員、國家人事部、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4 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 135 人,天津市授銜專家 28 人。
臨床教學基地有 6 所大學醫院、 4 所非直屬臨床學院、 26 所教學醫院, 11950 張教學床位。大學醫院有: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天津醫科大學口腔醫院、天津醫科大學代謝病醫院和天津醫科大學眼科中心;其中四所為三級甲等醫院,總醫院是天津市首家三甲醫院,獲得全國“百佳醫院”稱號;教學醫院中附屬第一中心醫院、附屬第三中心醫院等均為三級甲等醫院。
學校先後與 16 個國家的 50 余所大學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聘請了 108 位世界知名醫學專家、教授擔任我校各學科的名譽教授和客座教授。學校是教育部首批認定接收外國留學生的 74 所大學之一,目前在校學歷留學生規模位居我國西醫院校之首,與北京大學等四所高校一起被選為教育部醫學(西醫)專業來華留學生教育專家工作組成員單位。
1 、 |
“眼眶腫瘤診斷和治療的研究” 1999 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2 、 |
“膀胱移行上皮癌診斷治療及應用基礎研究” 2000 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3 、 |
“功能性間置空腸代胃術臨床與基礎研究” 2001 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4 、 |
“通裏攻下法在腹部外科疾病中的應用與基礎研究” 2003 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5 、 |
“亞低溫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及基礎研究” 2004 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6 、 |
“惡性腫瘤流行趨勢分析及預防的研究” 2006 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7 、 |
“髂骨形態計量參數的檢測及幾種代謝性骨病的系列研究” 1997 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8 、 |
《頭部 CT 診斷學》 1998 年獲國家科技進步 ( 著作 ) 三等獎 |
9 、 |
“ 中心視野體積計量法和中心視野立體分析儀 ”1996 年獲國家科技發明三等獎 |
10 、 |
我校與新加坡合作在全國推廣人工晶體植入技術 1997 年獲國家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
11 、 |
“自體外周血幹細胞移植聯合大劑量放化療治療實體瘤” 2001 年獲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 |
12 、 |
“遺傳性乳光牙本質Ⅱ型基因的克隆研究” 2001 年獲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 |
13 、 |
“人腦膠質瘤基礎與臨床研究” 2005 年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
14 、 |
內分泌與代謝病學科為我國食鹽加碘戰略及消除碘缺乏病做出了重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