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院校巡礼
国立阳明大学
国立阳明大学的前身为国立阳明医学院,创始于 1975 年。创校宗旨即秉持校训“仁心仁术、真知力行”之精神,培养深具爱心之优秀医生下乡服务,以解决偏远地区医疗问题。第一届医学系公费生于 1982 年毕业,由政府分发至各公立卫生医疗机构服务,阳明毕业生自此深入台湾地区每一角落,为国内基层医疗尖兵,深受社会肯定,阳明医学院也成功地完成了阶段性的使命。 1994 年阳明医学院奉核定改名为“国立阳明大学”成为国 内第一所以医学为主的综合大学。其后陆续成立医学技术暨工程学院、生命科学院、通识教育中心、护理学院、 牙医学院 ,阳明之规模乃逐步扩增为当前以医学生物为主的研究型大学。
网址: www.ym.edu.tw
殊荣与成就
阳明大学自创校以来便非常注重学术研究的发展, 32 年来在校园内已然建立起优良的学术风气及传统,较为显著的成就包括:
- 获准成立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室,含“免疫疾病群体研究室”、“粒线体疾病研究室”、“卫生政策与经济研究室”等。
- 校园规划荣获“第一届台北市都市设计”优等奖。
- 寄生虫学科 范秉真 教授获第六届国家医疗奉献奖。
- 基因体科学及脑科学的尖端研究领域两度荣获教育部核定通过国家发展卓越计划。
- 本校组成的荣阳团队成为首度公布完成人类第四号染色体百万碱基定序及千万碱基定序之研究团队。
- 本校学生社团“阳明十字军”荣获第十三届医疗团体奉献奖。
- 本校参与之国际定序团队宣布完成黑猩猩第 22 号染色体定序,并发表于 429 期国际自然 (Nature) 期刊。
各学院简介
医学院 ( http://www.ym.edu.tw/som )
医学院目前设有医学系及 13 个研究所。
医学系共有 19 个临床学科及 7 个基础学科。
临床学科含:内科学科、外科学科、妇产学科、小儿学科、眼科学科、皮肤学科、神经学科、精神学科、耳鼻喉学科、放射线学科、核子医学科、复健医学科、麻醉学科、急诊医学科、病理学科、泌尿学科、家庭医学科、环境暨职业医学科、骨科学科。基础学科含:公共卫生学科、微生物学科、解剖学及细胞生物学科、药理学科、生物化学科、生理学科、热带医学科。
13个研究所则包括:临床医学研究所、传统医药研究所、急重症医学研究所、生理学研究所、药理学研究所、热带医学研究所、解剖学暨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公共卫生研究所、生物医学资讯研究所 (与生命科学院合设) 、医务管理研究所、卫生福利研究所、环境与职业卫生研究所及脑科学研究所。
医学系的使命为培养仁心仁术、终身学习、视野广阔、关怀社会及具有多元发展潜力的医师。依各科所的教学及研究属性可分为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及公共卫生学三大领域。 各基础及临床医学领域研究所的设立,均 以 训练培养该学门之高及研究人才及进行各种不同领域的研究为目标。
生物医学暨工程学院 ( http://www.ym.edu.tw/smt )
生物医学暨工程学院包括:医学生物技术暨检验学系(含硕、博士班)、物理治疗暨辅助科技学系(含硕、博士班)、生物医学影像暨放射科学系(含硕、博士班)、医学工程研究所、生医光电工程研究所。
教育理念在培养高层次专业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提高医学影像及放射肿瘤专业之管理、培育最优秀跨领域高级医学工程人才为主,同时加强在医学电子系统、生物力学及生医材料等方面之研究发展。
生命科学院 ( http://140.129.161.164 )
生命科学院包括 生命科学系 暨 基因体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微生物及免疫学研究所、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生物医学资讯研究所(与医学院合设)。
生命科学院的教育理念为提供相关领域的多元学习机会,以开创性及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具有完整生命科学知识与能力,及有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为目标。
通识教育中心 ( http://cge.ym.edu.tw/portal.php )
以全人教育为目标,提供广博而均衡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宏观的知识基础和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
护理学院 ( http://www.ym.edu.tw/son )
护理学院包括护理学系暨研究所、临床暨社区护理研究所。
教育宗旨在培育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优秀临床专业护理人才,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人性关怀特质,同时兼具解决问题和批判思维能力以及终身学习态度,以提供民众以家庭为导向的综合性、持续性照护。
牙医学院 ( http://www.ym.edu.tw/sod )
牙医学院包括牙医学系 (含硕、博士班) 及口腔生物研究所。
牙医学院主要为培 养牙 医师之养成教育及各种不同牙医学专科之师资及研究人员,并发展高度之临床专业技术;同时培育牙医科学基础研究及教学人才,并深入探讨牙齿及口腔构造之机能与生命现象,俾以现有之资源推广口腔卫生教育,增进国人口腔健康,以达服务社会之最终目的。
研究中心 ( http://www.ym.edu.tw/res.htm )
研究中心包括 20 个研究中心: 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免疫学研究中心、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社区医学研究中心、社区护理示范中心、医学工程研发中心、 心脏血管疾病研究中心、惕吾肝病研究中心、书田泌尿科学研究中心、新药研究中心、爱滋病防治及研究中心、运动医学健康科学研究中心、荣阳基因体研究中心、生物资讯研究中心、人工关节研发中心、卫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生医光电科学研究中心、蛋白体研究中心、实证基础健康照护发展中心、多功能辅具资源整合推广中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