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八年六月號(第八期) 返回
  編者語 I 會員院校巡禮 I 活動預告 I 活動匯報 l 徵稿啟事


會員院校巡禮

醫學校院名稱: 浙江大學醫學院

網址: http://www.cmm.zju.edu.cn

校徽或院徽:

醫學院座落地點: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 388 號浙大紫金港校區

現任醫學院院長: 巴德年

現任醫學院院長照片:

醫學院成立簡史:

浙江大學醫學院的歷史可追溯到 1912 年創辦的浙江醫學專門學校和 1945 年創設的國立浙江大學醫學院, 1952 年二者合併成立浙江醫學院, 1960 年升格為浙江醫科大學, 1998 年與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合併成立新的浙江大學,並於次年重組成立浙江大學醫學院。

過去十年醫學教育改革重要歷程:

浙江大學醫學院自 1993 年開始進行基礎實驗課程體系改革,先後 整合了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和病理學的實驗教學, 建成了《生理科學實驗》、《基礎醫學形態學實驗》兩門綜合性的實驗課程,其中《生理科學實驗》已建成為國內一流水準的綜合實驗研究型課程。從 2000 年 10 月開始基礎醫學課程整合改革,將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藥理學等六門課程按系統進行整合,建立“以器官系統為基礎”的基礎醫學課程模式,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中開始試行了三輪, 2006 年開始全面推廣。

臨床教學採用“見習生制( Clerkship )”的模式,大量縮減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神經病學、精神病學等 11 門臨床課程的理論授課時間,學生將醫院作為醫學院,從真實的臨床、病人中進行學習,強調自學能力。該專案於 2002 年在小範圍內開始試行, 2006 年 2 月開始在臨床醫學七年制學生中全面展開。

目前醫學課程架構及特色課程簡介:

臨床醫學專業七年制課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兩年的通識教育,第二階段為兩年半的基礎醫學課程整合教學;第三階段為見習和實習等臨床訓練階段。最有特色的為基礎醫學課程整合教學和臨床“見習生制 ( Clerkship ) ”教學。

基礎醫學實施“以器官系統為基礎”的課程模式,將基礎醫學課程中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藥理學等六門課程按人體系統進行整合,每個系統的教學按照“從宏觀到微觀,從形態到功能,從正常到異常,從疾病到藥物治療”的順序進行。主要教學形式有理論課、實驗課、小班討論課、基於病例的學習等。

臨床“見習生制 ( Clerkship ) ”教學改革自第四學年下半年至第五學年,總共持續一年多。安排 14 周理論授課和臨床輪轉前培訓, 45 周的臨床輪轉見習, 2 周臨床綜合考核。主要教學安排為 理論授課占 18% , PBL 教學和病例討論課占 8% ,臨床思維和技能訓練課占 8% ,臨床輪轉見習和自學占 66% 。 Clerkship 教學 使 醫學生的學習開始于病人、繼續于病人、服務于病人,整個臨床教學的過程都在病房和門診完成,實現了與國際接軌的臨床教學模式。

未來醫學教育改進的重點:

完善從基礎到臨床整個課程體系的整合是下一個階段教改的重點。將以美國 UCLA 大學醫學院的基礎醫學教學模式為模版,進行以“系統為基礎” 的基礎醫學教學改革。課程設置以“模組( Block )”為基礎,課程內容安排的主旨是增強疾病病理生理過程和臨床技能兩者的交叉,強調多學科交叉,強調基礎科學臨床應用的導向。教學形式追求多樣化,減少學生大課學習時間,增加自學和實踐時間,加強考核評估,以確保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際動手能力、臨床思維和處理問題等能力得到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