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八年六月號(第八期) 返回
  編者語 I 會員院校巡禮 I 活動預告 I 活動匯報 l 徵稿啟事


會員院校巡禮

學校名稱: 南京大學醫學院

網址:

 

院徽:

醫學院座落地點: 南京市漢口路 22 號

現任醫學院院長: 高千

現任醫學院院長照片:

醫學院成立簡史:

南京大學醫學院的前身是中央大學醫學院, 1951 年劃歸部隊系統, 1987 年恢復重建,並于當年開始招生七年制醫學生,是我國第一所綜合性大學醫學院。從 1997 年開始,每年選拔優秀生直接攻讀醫學博士學位,即九年一貫,本碩博連讀。目標是培養善於通過實踐、思考、知識結合,不斷提高才能,並具有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精神的高級醫學人才。

 

過去十年醫學教育改革重要歷程:

提出了 “ 兩滲透、一加強 ” 的教學工作指導方針,即 “ 自然科學向基礎醫學滲透、基礎醫學向臨床醫學滲透,加強對學生的科研訓練 ” 。根據這一思路 , 提出了以下三條具體辦學舉措: 1. 堅持 “ 文理醫結合 ” 的培養模式:通過建立兩個介面 —— 自然科學與現代醫學的介面以及人文科學與現代醫學的介面,探索自然科學、人文科學與現代醫學相融合的人才培養途徑,建立 “ 文理醫結合 ” 的人才培養模式; 2. 建立 “ 七年制醫學生科研訓練體系 ” :該訓練體系貫穿、滲透於整個七年的醫學教育之中,具體分為三個模組:基礎科研訓練模組、學年論文模組和碩士學位論文模組; 3. 堅持小規模、精品式的辦學方針:通過小班化、重實踐、名師制等具體措施,實行小規模、精品式的臨床教學。

 

目前醫學課程架構及特色課程簡介:

課程體系有如下系列:( 1 )通修課 —— 全校公共課和理學公共基礎課;( 2 )學科核心課 —— 醫學學科核心課;( 4 )學年論文;( 5 )臨床見習與實習;( 6 )碩士論文;( 7 )暑期學校;( 3 )選修課 —— 文化素質課。

課程特色主要包括:

( 1 )加強理學課程內涵,增加 “ 醫學數學模型 ” 課程,數理化教學增加了一系列與醫學技術相光的內容及實驗;

( 2 )新開設若干門以疾病為基礎的綜合實驗課程,包括“以疾病為主線的醫學遺傳學實驗”、“以病原誘導的疾病為基礎的細胞免疫學實驗”、“醫學機能學實驗等”;

( 3 )學年論文:在基礎醫學課程結束後,第四學年安排 11 周的學年論文。學生按 “ 選題、文獻調研、開題報告、實驗操作、資料處理、撰寫論文、論文答辯 ” 的過程進行系統地科研訓練,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 4 )臨床教學堅持小班化、名師制,實行 “ 一對一 ” 床邊教學, 3 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均參加本科生教學工作;

( 5 )暑期學校:每年暑假專門有三周時間在各附屬醫院實踐,二年級主要在一些後勤輔助科室,如病歷檔案室等,三年級主要在一些臨床輔助科室,如 CT 室等,四年級進入各臨床科室。目的是使學生早期接觸臨床,並循序漸進地進入臨床核心科室。

( 6 )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包括一系列的文化素質課程和講座,如中國音樂基礎與賞析、可持續發展導論、現代科技與外科技術進步、如何做一名好醫生等。開設了“健康學概論”、“醫患溝通學”等課程;

 

未來醫學教育改進的重點:

加強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各學科縱向整合,進行 PBL 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廣泛實踐,以及標準化病人( SP )和客觀結構化臨床考核( OSCE )的研究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