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九年八月號(第九期) 返回
  編者語 I 活動預告 I 活動匯報 l 徵稿啟事


活動匯報
研討會感言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暨香港地區醫學教育研討會
在天津醫科大學勝利閉幕

天津醫科大學高樹文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醫學教育研討會已在我校閉幕,會議從前期準備到順利召開歷時近九個月。籌備過程得到了海峽兩岸暨香港地區醫學教育協會及各會員單位的鼎力支援和幫助。2008年2月28日,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醫學教育研討會籌委會第一次會議在醫大召開,確定邀請函主要內容及格式,並邀請北京大學醫學部、華西醫科大學等會員單位交流、借鑒承辦經驗。3月6日,第十一屆海峽兩岸研討會專項資金到位,郝希山校長對會議籌辦各相關部門及工作組提出具體要求。3月25日第一批邀請函按計劃順利發出。4月17日,籌委會經討論決定,擬在研討會開幕前夕召開新聞發佈會,全面啟動本屆研討會會議對外宣傳工作。4月22日,各工作組就各自工作情況及近期計畫向學校領導做了具體彙報。截至6月18日,20家非會員單位名單確定並上報天津市教委,同時發出邀請函。學校向全校教師發出徵稿啟事,同時組織好上報文章的交流與篩選。

為擴大宣傳力度,全面回顧歷屆研討會情況,展現本屆會議主要特色,籌委會特開闢海峽兩岸醫學教育研討會專題網站。網站以協會簡介、協會章程、歷屆縱覽、本屆關注、會議花絮、論文選登等作為主要板塊,通過圖片、文字等方式較為全面地展示了本次會議的各項情況。7月20日,海峽兩岸醫學教育研討會會議整體宣傳預案全面開始,包括本部、校區在內的會場、校園標識、文集、通訊錄等會議用品設計方案啟動。9月10日,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醫學教育研討會新聞發佈會正式召開,學校領導向來自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健康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中央電視臺、大公報、香港商報、臺盟台聯、天津電視臺、天津日報、今晚報等近三十家國家、地方級媒體全面介紹了研討會的歷史沿革以及本屆會議的具體籌備情況。媒體記者也就本屆研討會議題、當前醫學教育前沿的等熱點問題與學校領導進行了深入交流。本次新聞發佈會的圓滿召開有力的配合了研討會的前期宣傳,為會議期間的深度報導奠定了良好基礎。與此同時,為配合做好會議前夕的校內宣傳,籌委會文宣組組稿編發了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醫學教育研討會校報特刊,特刊以大量文字、圖片生動詳細地介紹了海峽兩岸醫學教育研討會的情況,在全校師生中營造良好了宣傳氛圍。

10月18日,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暨香港地區醫學教育研討會在天津醫科大學舉行。來自兩岸三地60餘所高校的近200多名醫學教育專家學者雲集天津,論道醫學教育,共商拓展海峽兩岸醫學教育的重要話題。市委常委、市委教衛工委書記陳超英出席開幕式並講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石鵬建,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會長王德炳,浙江大學醫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巴德年,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柯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霍泰輝,臺灣陽明大學醫學院院長李建賢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天津市教衛工委書記陳超英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出席大會的國內外來賓和朋友們表示誠摯的歡迎!他說,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始終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重點支援,促進了高等教育的發展。黨中央、國務院把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納入國家戰略佈局,天津緊緊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通過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努力打造中國北方的經濟中心。在這一過程中,天津醫學教育將承擔更重的責任。此次研討會以“醫學人才培養目標制定,課程設置與整合”為主題,對於深化中華醫學教育改革,推動醫學教育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衷心希望天津醫科大學以及天津市的各位專家充分利用好此次論壇,加強交流合作,增進彼此友誼,促進共同進步。衷心希望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一如繼往地支援天津醫學科技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對天津發展給予指導和幫助!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暨香港地區醫學教育研討會的議題是“醫學教育目標、課程設置與整合”。這是在總結前十屆年會成果基礎上,結合醫學模式轉型而制定的具有深刻現實意義的主題。醫學教育承擔著為社會培養能夠全面關懷人類健康的合格醫師的重大責任,但是,傳統的醫學教育方式是為生物醫學模式服務的,這一模式從根本上漠視病人作為人的尊嚴,僅僅把病人視為有病生物體,背離了醫學的人文本質。這一模式之下的醫學教育只重視醫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培養,忽略了醫學生應具有的奉獻和仁愛精神的高尚道德的養成,最終影響了醫患關係的和諧。本屆研討會主要圍繞新的醫學模式下醫學教育目標的確立,以及通過教育課程資源的整合實現新的醫學教育目標的方式展開討論,為高等醫學教育的發展探索新的具有實效性的路徑。新的醫學教育目標將充分融合國際醫學教育新標準,得到了兩岸三地醫學教育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在對現有的教育課程資源整合的基礎上,突出醫學人文的通識課程,培養符合醫學教育目標的高等醫學人才將成為醫學教育發展的基本方向。
天津醫科大學作為本市所唯一一所“211工程”建設院校,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九五”“十五”兩期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建設成就。學校始終致力於醫學教育改革,始終把“德高醫粹”作為大學精神和教育目標,突出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醫學人文教育是學校的辦學特色之一。在醫學教育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會效益,得到了教育部教學評估專家和兄弟院校的高度評價。

海峽兩岸暨香港地區醫學教育研討會首次在大陸醫學院校校內舉辦,這既是對天津醫科大學醫學教育發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對天津醫科大學繼續深化醫學教育改革的激勵。天津醫科大學校長郝希山院士代表學校在本次會議上作題為“以‘德高醫粹’為目標的醫學人才培養”的報告,全面介紹天津醫科大學醫學教育改革實踐的經驗。

本屆研討會除38家會員單位外,還有12家非會員單位參會。會議共收到醫學教育的高水準學術論文70篇,43名醫學教育專家學者做專題報告,會議還邀請了醫學領域內3名院士和6名歐美地區醫學教育專家做專題演講。
研討會期間,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中國青年報、健康報等近三十家主流媒體對會議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報導,累計刊發轉載稿件七十餘條,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創造了良好的社會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