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七年十月號(第七期) 返回
  編者語 I 會員院校巡禮 I 活動預告 I 活動匯報 l 徵稿啟事

會員院校巡禮

醫學校院名稱: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網址: http://shmc.shmu.edu.cn

校徽或院徽:

醫學院座落地點:上海市徐匯區醫學院路 138 號

現任醫學院院長:馮曉源

現任醫學院院長照片:

醫學院成立簡史:

原上海醫科大學為顏福慶等醫學界人士創建于 1927 年, 2000 年與復旦大學合併後重新組建上海醫學院。 80 年來,原上海醫科大學和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培養了數以萬計德醫雙馨的醫學人才,為發展醫藥衛生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過去十年醫學教育改革重要歷程:

1997 年,基礎醫學專業本科生試行“以器官為中心的整合式教學”,把解剖學、生理學、病理解剖學等六門課程整合為“正常人體形態與功能”及“疾病機制”,自編系列教材被遴選為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 2001 年,原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藥理學的實驗教學合併為功能學科綜合實驗課程,減少了常規驗證性實驗,增設了綜合性實驗及學生自行設計實驗。 2004 年, 學院開始實施床旁教學,較大幅度精簡了講授學時,取消觀摩式內外婦兒科示教與見習,代之以積極參與式的臨床見習,使學生接觸臨床的實踐機會明顯提早和增多。 2003 年起,學院開始培訓標準化病人用於學生 OSCE 考試, 到 2006 年共有 500 多名學生參加了該類考試。

目前醫學課程架構及特色課程簡介:

長學制臨床醫學專業(七年制或八年制),第 1 年(八年制為 2 年)在復旦大學本部進行通識教育,然後在醫科校區安排 1 年半基礎醫學課程→ 1 年半臨床醫學課程(包括床邊教學)→ 1 年臨床實習輪轉和預防醫學實習→ 1 年二級學科輪轉,最後 1 年是結合基礎與臨床完成畢業論文答辯。學院對學生實施全程導師制,強化科研素質和實踐能力培養。在醫學基礎階段,實施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整合式教學、功能學科綜合實驗教學,臨床階段實施床旁教學、 PBL 教學和臨床實習教學。

本院特色課程為強化醫學生的預防醫學教學和科研素質培養。本院對醫學生開展預防為主的思想教育,通過理論授課、預防醫學社區實踐和撰寫實習論文,提高預防醫學思維和技能。學院注重學生的科學科研能力的培養, 基礎階段為學生配備科研導師,指導進行創新性小課題研究等;在實驗課程教學中, 增設學生自行設計實驗; 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多種形式的課外科技活動,部分學生的綜述、論文已公開發表。

未來醫學教育改進的重點:

大力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如 PBL ),加強學生的醫學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和溝通能力訓練。同時結合醫學教育的國際合作的有利趨勢,增加教師和學生的國際校際交流,大力增強雙語教學。